盯着杨再兴的身影,眼中闪烁着一丝别样的光芒,嘴角挂着一抹甜甜的笑意,似乎在这尴尬又有些温馨的情境中,找到了一种别样的满足。在这漆黑的帐中,两颗心在悄然跳动。
而此时,远在邺城的曹植,在经历了张温出使魏国问罪一事之后,起初如临大敌,命麾下众将加强与蜀国接壤边境的战备。然而,几个月过去了,却不见蜀军有任何动静,渐渐地,他便放松了警惕,将此事抛在了脑后。如今,前线战报如雪片般纷至沓来,曹植听闻蜀国不断在前线调兵遣将,心中顿时又紧张起来。他匆忙召集大臣进宫商讨对策。
司徒王朗上前一步,神情坚定,毛遂自荐道:“陛下,老臣愿前往长安面见蜀主刘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请求蜀国勿要善起刀兵,以免生灵涂炭啊。”
桓范却皱着眉头,坚决反对道:“陛下,此时万万不可心存侥幸。吾等应放弃幻想,全力备战才是。蜀国如今这般举动,定不会放弃一统中原的野心。”
曹植坐在龙椅上,面露沉思之色,心中权衡利弊。他本着能不动刀兵就尽量不动刀兵的想法,最终还是同意了司徒王朗的建议,神色凝重地说道:“王司徒,那便辛苦爱卿走这一趟了。你即刻出发赶往长安,务必说服蜀主刘禅握手言和。只要刘禅同意言和,什么条件都可以谈。”
王朗领命而去,曹植在送走王朗后,却并未完全放松警惕。他连忙下诏命令前线诸将做好防备,但反复叮嘱切勿轻启事端,以免影响谈和之事。
天下局势愈发紧张,各方势力的谋划与行动都在这乱世中交织碰撞。杨再兴与“剑影”在军帐中的情感悄然升温,而曹植与蜀国之间的和谈又能否成功?这一切都如同迷雾中的棋局,充满了变数,未来的走向无人能够预知,唯有时间才能揭晓答案。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正是:军帐情丝悄缠绕,各方筹谋风云扰。和战难决棋局乱,且看天下谁执鳌。
喜欢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