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母被老太太拉着进院,早已泣不成声的她边走边哭。
母女两人时隔多年再次相见,众人全都识趣的进院后并没有跟着一起进屋。
“大哥。”
“嗯。”
葛大舅强压下起伏的心情,看着眼前的一大家子,他红着眼圈挤出一个笑脸。
“不容易啊。”
李父闻言与葛大舅对视一眼,点点头道:“是挺不容易的。”
两人上次见面时还是在京城火车站,当时火车站的广播里播放着支援三线建设的口号,李父站在站台上与两位舅哥告别。
那时李父还年轻,舅哥也是壮年,而今再见,两人早已头发半白。
在这个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年代,距离有时候就是道天堑。
男人多数没有女人感性,往往都能克制住自己的情绪。
李父听着屋里自家媳妇和老丈母娘的哭声,他偷偷擦了擦眼角,然后招呼着李向东哥仨上前喊大舅和大舅妈。
李向东介绍完周玉琴和一双儿女,看向不停流着眼泪的大舅妈,暗暗叹了口气。
大舅妈也是京城人,只是她的爹娘都已经不在,所以搬到这里后再没有回过京城。
现在看到他们一大家子过来,心情自然很难平静下来。
“呜呜~”
趴在周玉琴怀里的李小竹,受到周围情绪的感染,抽抽噎噎的跟着哭了起来。
她哭着哭着还打了两个嗝,周玉琴连忙拍打着她的后背,关心的问道:“你怎么了?”
“我不知道~我乖~”
李小竹瘪着嘴,抬手抹着眼泪,摇着头抽抽。
红着眼眶的大舅妈,看到李小竹的模样,忍不住乐出了声。
“这丫头可真讨人喜欢,来让舅奶奶抱抱。”
大舅妈掏出手绢擦了擦脸上的眼泪,从周玉琴怀里接过李小竹,顺手也给她擦了擦。
有了这个小插曲,院里众人的心情平复了许多。
“有福,你快回家去把你娘给喊过来。”
葛大舅得知妹妹一家要来探亲,他专程请了几天假,就为了在家等人。
不过老葛家也是一大家子呢,不可能全都请假,大家该上班的还继续上着班。
也就葛有福的娘没有工作,葛大舅喊儿媳妇过来,是想让她过来帮忙照应。
“大舅,要不你们进去劝劝?”
李向东抬手指了指屋里,老太太的年纪不小了,比李老头和李老太两人还要大上几岁。
他们一家不远千里过来探亲,这是喜事,应该高兴的事!
可要再这么哭下去,老太太的情绪长期处于激动状态下,万一出问题这事就大了!
跋山涉水两千里,过来可不是为了给阎王爷添业绩...
只是他做为小辈,有些事,有些话,有长辈在轮不到他出头,可该提醒,他还是要出言提醒的。
葛大舅两口子,还有李父这个老女婿,反应过来后赶忙前后脚进屋。
屋里的哭声渐渐停止,眼睛红肿的李母走到屋门口招呼李向东等人进屋。
葛有福此时也带着自己老娘过来,众人一阵寒暄过后,这才进屋坐下。
不过,坐着的都是长辈,屋子不大,屋里能坐人的地方不多,李向东哥仨都得站着,更别提李晓江几个了。
“老大,带着你媳妇孩子给你姥姥磕头。”
父母在哪,家便在哪。
李母的娘家早已不在京城,眼前这座老太太生活居住的房子,才是她的娘家。
虽说这是她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过来,可娘家就是娘家,李母很快适应角色,招呼着儿子上前给自己老娘磕头见礼。
老太太对自己闺女的安排没有出言拒绝,她一个当姥姥、太姥姥的,受用的起。
“这是老大?”
老太太见过李向东哥仨,只不过那个时候李大哥和李二哥还小,李向东更小。
“对,这是老大,这是老大媳妇。”
李母拉着老太太的手,挨个介绍了下李大哥一家。
“过来,过来。”
老太太笑着把李晓江兄妹三个招呼到身前,她年纪大了,离的太远看不清楚。
“拿着,都拿着,等会儿让有福带着你们去买吃的。”
老太太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绢,打开后里面是一叠钱,她抽出三张分给李晓江三兄妹。
李向东探着脑袋看了一眼,全都是崭新的一块钱,这都不用想,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