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川派人招降,王应熊斩杀来使,坚持抵抗,病逝于军中。
能搞钱,能协调诸将关系,能坚守忠义,哪怕存在着贪财弄权等缺点,也是能用的,毕竟这年头,不弄权不贪财又能做事的,真没几个,忠心就更难得了。
“派人催促王应熊进京。”朱慈烺丢出一句,又道:“退朝。”
“殿下,诏书尚未送来。”余应桂提醒道。
“效率太低,送东宫大元帅府来。”朱慈烺起身离开。
“等下。”朱由检叫道:“明日朕领兵支援天津,太子主持朝会。”
“儿臣记得了。”朱慈烺头也不回地挥挥手,扬长而去。
太嚣张了!
如此恃宠而骄,只能中午上朝,早晚必有祸端!
许多朝臣暗暗腹诽。
想想就好,如今皇帝对太子爱到骨子里,随意编排是真会入诏狱的,具体参照弹劾周延儒的姜埰熊应元二人。
太子刚回到东宫,只见一行人当头拜下。
这行人不是路人,是朝廷官职名称,负责传递圣旨的。
“臣姜垓叩见皇太子殿下。”姜垓大礼拜下。
朱慈烺问道:“土字旁垓吗?”
“殿下英明,因弹劾周延儒下狱的姜埰正是臣兄。”姜垓拜道:“臣兄出于公心而弹劾周延儒,非为私人,熊应元亦然,请殿下明察。”
“来人,召姜埰熊应元。”朱慈烺吩咐一声,又道:“随本宫进来。”
“谢殿下。”姜垓大喜拜下。
不一刻,两人被南镇抚使梁清宏送了过来。
倒不是说对二人多有感情,主要是借机在太子哥面前刷个脸,说不定哪天就用得上我了呢?
打发了梁清宏,朱慈烺看向三个天真主义者,道:“三位卿家皆忠义辈,有干才,如今东宫正缺这样的属官,可愿入东宫?”
姜埰熊应元还没搞清楚状况,姜垓大喜拜道:“多谢殿下信重,臣万死不辞。”
“好。”朱慈烺说道:“本宫欲以海漕济京畿,而胶州作为关键节点,当备治港口与造船厂。
如今中枢缺钱粮,胶州受兵乱多残破,无力支应,诸卿就任,正当恢复民生经济,若有余力再整顿军务。”
姜垓拜道:“臣必不负殿下重托。”
姜埰熊应元对视一眼,跟着拜下表达决心。
“就这样决定了,回去休养好身体,同时查阅胶州甚至整个山东状况,心里有个数。”朱慈烺嘱托一番,让人去内阁安排三人任职。
吴甡黄景昉蒋德璟王承恩联袂而至,带来了册封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圣旨。
朱慈烺端坐不动,伸手道:“不用读了,呈上来。”
“殿下,是不是有点跋扈?”汪伟小声问道。
“无妨。”朱慈烺没放下手。
吴甡犹豫了一下,把圣旨递了过去。
朱慈烺看了无误,道:“姜埰任胶州知州,姜垓熊应元任两知县,去安排一下。”
“臣遵旨。”吴甡应下,又道:“陛下有旨,以后所有奏疏送来东宫。”
找到了职业经理人,崇祯老板是彻底放飞了自我啊?
朱慈烺思虑片刻,道:“急诏王应熊、袁枢入京,加派特使催促解学龙、黄道周、黄宗羲入京,诏张福臻回京。
各方奏疏,内阁批示后转送东宫,急务可随时进呈。”
“臣遵旨。”吴甡应下后告退。
目送大佬们离开,汪伟道:“姜氏兄弟与熊应元未有地方经历,贸然主掌一方,怕是不妥。”
“无妨,让他们试试。”朱慈烺起身,道:“胶州可由海路联通南方,若治理的好,则为朝廷在山东的据点,若治理不好,只能弃之。”
算是一手闲棋。
姜熊三人气节是有的,能力有待验证,太子哥不是无人可用,而是需要贤能之官的地方更多。
“你与长史商议一下,挑一些人组建长史司,处理内阁送来的奏疏。”朱慈烺说道。
汪伟美滋滋地拜下:“臣遵旨。”
从今往后,东宫长史司则为隐阁,东宫属臣的品秩依旧,权力却要水涨船高。
谁不喜欢权力呢?
吴三桂也喜欢。
所以他翻来覆去看着手里的信,踌躇不决。
祖大寿派人送来的信,目的是劝降,皇太极开出的条件是郡王。
“真是让人心动啊。”吴三桂暗叹。
但是考虑到老爹刚被委以重任,且局势尚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