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忽然就笑不出来了。
活人被供奉是什么滋味?
看别人热闹挺好玩的,轮到自己就说不出个什么滋味。
三军休息,通州提供粮草,太子巡视城防鼓励军民,忙到半夜才睡。
天蒙蒙亮时,全军准备吃饭,还没开动,营地外传来喧哗声。
没等太子发声,张罗俊进来道:“殿下,通州百姓送来了饭食。”
朱慈烺叹道:“兵灾刚过,生产未复,如今烽烟再起,百姓生计越发艰难,岂能夺其活命之食?”
“殿下仁厚。”张罗俊转身而去。
待太子出了营房,却见张罗俊领着一群老弱妇孺提着篮子水壶走了进来。
未到近前,百姓拜下。
“殿下万岁。”
“小的祝愿太子平安健康。”
“太子千岁千千岁。”
各自呼喝,不一而足。
“诸位父老乡亲平身。”朱慈烺扶起最前面的老者,道:“如今生计艰难,诸位父老何以破费?”
老者说道:“殿下领兵去打鞑子,我等不能上阵,只有些许吃的,与其便宜了鞑子,不如助将士们破敌。”
抱定必死之心,却无取胜之信心,这就是通州城内目前的心态。
朱慈烺沉默片刻后说道:“如此,愧受了。”
“应该的,应该的。”
百姓喜笑颜开,呼朋引伴进来,把食物递给军兵。
黑糊糊的面饼,夹杂着谷壳野菜树叶草根的饭团,已经被养刁了嘴的东宫卫感觉很为难。
“殿下,给。”一个小男孩递给太子一个鸡蛋。
太子揉了揉他的脑袋,取过他手里的黑面馍,道:“我已经长大了,吃这个就行,鸡蛋你吃,吃了快快长大杀鞑子。”
小男孩惊喜地问道:“殿下,我真能杀鞑子吗?”
“我希望你不需要,但是估计需要的。”太子啃了一口硌牙的黑馍,看向军兵,道:“将士们,莫要辜负父老心意,吃,吃完杀鞑子。”
“吃完杀鞑子。”诸兵高呼。
百姓给的不多,顷刻间吃完,再吃早饭,当太阳跃出时,全军开拔。
刚出水门,一小船疾驶到了近前。
“殿下,殿下~”余应桂远远叫道。
朱慈烺笑道:“长史如此神速,回来的比预期快了一天。”
余应桂到了近前,道:“诸将士不眠不休,来去如风。”
朱慈烺问道:“情况怎么样?”
余应桂回道:“张缙彦带了三百石粮先行出发,恰好施总兵抵达,臣令其转运三千石往山海关。
郑彩将军前往登州接应黄蜚入援山海关,至少半个月才能抵达。
郑芝龙治兵严谨,其部多火器,足以保证大沽口无恙。”
朱慈烺说道:“凡是南来的粮草,包括沈廷扬购买的,暂存大沽口,按需调拨各城池,若有余裕,给唐王调拨五千石。”
永乐二年,天津筑城设卫,于大沽口置炮台,竖“津门之屏,锁钥入京水道”,后历经修缮扩建,大沽口城防坚固不逊天津。
粮食存放于大沽口,就算不能通过水运带走,也可以抛入大海,决计便宜不了建虏。
至于郑芝龙,其目前一心求爵,正是可用的时候,当然要用起来。
“军务紧急,卿速速回京主持大局。”朱慈烺说道。
“殿下。”余应桂拜下,道:“务必平安归来,大明可丧十万师,却不可无太子。”
朱慈烺摆摆手,下令小船加速。
通州之所以能成为京师门户,是因为温榆河、潮白河在此连接运河,两河既要为运河补水,又可作为北上通道,其中潮白河过顺义、怀柔直达密云,太子便是沿此进军。
此时,已经抵达怀柔外的豪格收到了大明太子来援的消息。
“好啊,好!”豪格拍着大腿笑道:“原以为老的跑了,南国再无敢战之兵,却不想来了个小的。
南国小儿敢出城,孤便成全他。
待把小的打死了,看那老的回不回来!”
“大帅英明。”范文程接道:“打死南国小儿,不仅可以吸引南帝北返,同样可以动摇南兵军心,或许可招降南国京军。”
“不管南兵降不降,孤要在京城里过中秋。”再次表达了决心后,豪格叫道:“来人,加派斥候,查探南国小儿有无后援。
通知各部,调整计划,先围歼南国小儿再取南国京师,同时谨防南国各城池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