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4章 五帝并立

传庭说道:“殿下圣明。”

没有发表意见。

既然确定为文官之首,就不能插手军事,否则容易不得善终。

“回城,已经给卿安排了住处。”朱慈烺说道。

刚到马道口,噔噔噔的脚步声传来。

陆周上来,道:“殿下,肃王据甘肃称帝,依旧号大明,年号顺治!”

朱慈烺接过奏疏并不看,淡定地说道:“早有预料,不足为虑。”

削爵除藩,一纸空文。

也就意思意思。

朱慈烺意外的是肃王抢了“顺治”的年号,原本的“顺治帝”会不会用“康熙”这个年号?

孙传庭忧心忡忡地说道:“肃王如此作为,只怕诸藩王将效仿。”

不一定会称帝,大概率会不听朝廷号令。

朱慈烺说道:“肃王据甘肃,总好过虏贼占据,至于桂、鲁、唐三王,危在旦夕,全凭朝廷接济,绝不敢不遵号令,至于代韩庆三王,鞭长莫及,随他们去吧。”

诸人沉默。

说到底还是实力不允许。

“殿下。”侯拱极匆匆奔来,满脸带笑的拜下,道:“淮安徐州皆有急报,有难民从北方来,言建虏大肆勒逼钱财,强抢房舍,圈划田地,大量百姓被逼为奴。”

孙传庭回道:“北方残破,建虏粮饷不济,出此下策,倒是方便以后收复北方。”

这确实是一个利好。

不只可以让北地百姓怀念朱皇帝,还让南方士绅看看跟着建虏混是什么下场。

朱慈烺说道:“把消息传出去,尽量把难民往南边安置,莫让士绅豪强以为朝廷在欺骗他们。”

山东的豪强们最早得到消息,都慌了。

有想法的招兵买马加固城防,老实一点的就出钱出粮依附官府,准备死扛到底。

钱粮可以再赚,成了奴隶可就万劫不复。

太子没有具体情报,却能估计到山东的状况。

当然,山东能抗多久犹未可知。

“二卿以为,若是孔氏投虏,当如何应对?”朱慈烺忽然问道。

“殿下,似乎只能效仿南宋。”孙传庭摸不准太子的心意,语气就不太确定。

太子不置可否。

南下的孔氏族人并没有什么动作,因为山东孔府尚在,衍圣公依旧是朝廷的衍圣公,太子也就听之任之。

待山东孔府投虏再做处置。

未回到东宫,刘文炳疾驰而来,拜道:“殿下,闯贼称帝,国号大顺,年号天乐。”

大明崇祯帝与伪顺治帝,大清新帝,天汉永昌帝,大顺天策帝……

五帝并立。

肃王抢了顺治年号,张献忠抢了李自成年号,李自成弄了个天乐当年号。

越来越有意思了。

朱慈烺问道:“可有韩代庆三王消息?”

“臣无能,未曾取得联络。”刘文炳低下了头。

朱慈烺叹了口气,道:“深陷泥潭,锦衣卫鞭长莫及,慢慢来吧。”

“殿下,关于献贼闯贼,或许可发悬赏,凡斩之,给国公。”刘文炳忽然说道。

“没必要。”孙传庭说道:“此举除了显示朝廷虚弱,百无一用。”

“确实如此。”朱慈烺点点头,道:“当务之急,还是先理顺中枢各机构,再往地方去。”

内阁好定,各部尚书可不好调派,因为地方比中枢更需要清廉能臣。

具体人选,还得仔细斟酌。

回到宫中,巩永固又来,送上了虏清伪帝爱新觉罗·福临登基的消息。

毫无波澜。

朱慈烺只是特意看了眼年号,看见“乾隆”两个字,太子颇有些哭笑不得。

乾为天,隆寓意昌盛,即天道永昌。

显然,虏清的四个摄政王一致以为天命在清,大清必将取代大明,且会万世不衰。

“除非福临长生不死!”朱慈烺冷笑一声,喝道:“来人,传旨,明日朝会议题增加北方局势,并讨论先剿贼还是先击虏。”

此时不是历史上甲申之变后南明,皇帝太子俱在,朝廷机构完整,地方稳定,而且各部建制完整,形势比赵构强的多。

不会有连贼灭虏或者借虏剿贼的说法,就看先打哪个。

放到朝堂上去说,也不是为了征询意见,而是为了统一思想,免得因此推诿扯皮耽误事情。

出兵时间倒是好说,等皇帝回来且粮食足够,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就能打上一波,在此

不想错过《东山再起》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