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70章 太子的恩与威

地成匪来的安全。

总之,岳家军戚家军已经是传说,当下的军兵都非善类,最好保持距离。

这个不是皇帝圣旨或者太子诏令能够扭转的,必须当做一项长久的工程进行建设。

一家四口到了天子大校场,只见人山人海,已经挤不进去了,只能找个高点的地方站着。

李五郎左右肩膀各坐着孩子,累的满身大汗,但是来都来了,总不好回去。

天边出现一丝曙光时,南京城里的大小官吏排队而来。

难得见到这么多大官,百姓们都好奇地打量。

群臣进了大校场,自有引导带去各自的座位上。

先站着。

远处已经传来海啸般呼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策马而来,后面的车上坐着两位皇后。

“天子先至而太子后至,倒反天罡啊这是。”

“谁不知道太子大权在握,已经彻底掌控了朝政?我看天子再不振作,就成第一个被太子篡位的皇帝了。”

“满朝皆阿谀之辈,国朝危矣。”

两人交头接耳,声音压的很低,奈何架不住身后的有心人耳朵灵。

只是这话做不了证据,卫小山只把两人暗暗记在心里。

皇帝进了大校场,点将台上端坐,接受群臣朝拜。

踏踏踏~

整齐的脚步声中夹杂着甲叶碰撞声。

李五郎回头一看,只见一个方阵缓缓到了近前。

如同一个整体。

“立正!”

一声大喝,军阵停下。

半身轻甲,扛着火铳,火铳上插着枪刺。

没有半分动摇。

“精锐,果真是精锐。”

“如此强军,何愁天下不定?”

“以前那么多粮饷白瞎了,要是练如此军队,区区建虏流寇如何能成了气候?”

“有如此大军,难怪连战连捷。”

士民评头论足,都觉得开了眼界。

也有人沉默不语。

皇帝亲军如此精锐,以后怎么面对太子的政令?难道正要老老实实地听安排?

没等这些人想清楚,第二个方阵走了过来。

长枪手,刀盾手,骑兵,车兵,炮兵,总计二十个方阵,五千余人。

炮兵阵型有些乱,但是那粗又黑的大家伙吸引了无数目光,没人在乎哪些细节。

太子策马而来。

大红盔甲,胳膊与头盔上描了白。

大喜之日,依旧未忘十二陵之耻。

最后面的炮兵拜道:“臣拜见皇太子,殿下千岁千千岁。”

“免礼,平身。”朱慈烺端坐马上敬了个礼,继续策马往前。

公共场合拜见皇太子的礼节改了,算是照顾皇帝的体面。

此起彼伏的呼喝中,太子进了校场,策马到了点将台面前,拜道:“启奏父皇,诸军已经准备就绪,请父皇与臣民检阅。”

“阅兵式,开始。”朱由检下令,内心充满了期待。

他不是没组织过阅兵,看着热热闹闹的,跟太子组织的阅兵相比就是一坨屎。

战斗力就是证明。

魏六一疾驰而去,下令各阵进场。

齐步走时脚步声整齐,当一声“敬礼”响起,诸兵脚步重重砸下,孙传庭顺着心跳站了起来。

五百如一,没有严格的操练和严肃的军纪约束,决计不可能有这个效果。

操练多则体魄壮战技精,军纪严则临战不敢惧死,这就是强军。

太子敬礼,道:“诸卿辛苦。”

“忠君报国,死不旋踵~”

五百兵齐声呼喝,气势直冲云霄,让人头皮发麻。

孙传庭怔怔地看着,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给我两万兵,荡平流贼,再扫建虏。

不可能。

东宫卫没这么多精锐。

外面,李五郎看不到分列式,却能听到军兵的呼喝,只感觉心跳加速。

有立刻投军得冲动。

但是看着一对儿女,立刻清醒过来。

丘八死得快。

也有不懂行的暗自吐槽一句“花架子”。

他们却不知道这些军兵全部出自东宫卫,大多是火器兵,作战讲的就是阵列,每日训练一半阵列,一半装填,车兵骑兵就是并排冲。

稍微整编就是阅兵的方阵,根本没有进行特意的训练。

不想错过《东山再起》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