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对。”
“大王,或许可以送皇帝南下阮逆处。”李世功解释道:“迄今为止,北朝尚未送来檄文,其意不明,若其如攻东吁一般只求钱粮,或许可以议和,哪怕付出钱粮,若其欲行永乐之事,要吞并大越,则必追杀皇帝。
阮逆地处偏远,北军未必就能打过去,若是皇帝在彼处,北军定然穷追不舍。即便北朝只为勒索钱粮,亦需南下与皇帝商议,而一切决断由阮逆出,与大王无干。
所谓奇货可居,阮逆一直攻讦大王挟持皇帝,其实是嫉妒,其只是没有皇帝在手而已,若是大王愿意交出皇帝,阮逆又愿意付出什么代价?”
拿黎维祐换一笔援助,同时祸水东引,妙!
郑阮都被北朝打=郑氏没被北朝打。
诸人眼睛一亮。
“好。”郑梉说道:“请太上皇北上御敌,并与阮逆商讨陛下南狩之事。”
郑梉停顿了片刻,又道:“告诉武公悳,灭国之祸就在眼前,倾巢之下无完卵,若他想保持世代富贵,就听中枢调遣。再告诉莫敬宇,若是其共同反抗北朝,可以许他莫氏世镇高平,并免朝贡。”
安排做出,结果如何不好说。
莫氏曾经统治过整个安南,一直没放弃重塑辉煌,并且双方交战不断,所以莫敬宇很难听郑梉的安排,武氏则有可能听安排。
当年莫氏擅权,黎氏号召天下共击之,占据宣光的武氏不但积极响应,甚至还上表大明请求上国出兵,莫氏退居高平后,武氏依旧对中枢毕恭毕敬,武公悳之父继承大位掌控宣光后野心勃发,不断与中枢对抗,而武公悳依旧如此。
正所谓倾巢之下无完卵,郑梉以为武公悳不会那么不智。
武公悳确实没那么不智,所以他的使者已经到了高平。
“安南少傅宗郡公都将宣光武公悳麾下司马武中流拜见上国沂州伯,拜见监军使。”武中流纳头便拜。
杨御蕃问道:“使者此来,所为何事?”
武中流说道:“下官此来,请求以宣光内附,武氏愿为天朝镇守宣光,永世不变心。”
杨御蕃惊讶地问道:“大军压境了还想着割据自立?”
人长得丑不丑不知道,想的确实很美。
改朝换代时,土司们不但要上表请降,还要献上财帛,而土司本人也是要朝觐的,而武氏就口头臣服,然后世镇宣光。
这个条件都不需要上奏皇帝,杨御蕃自己就能否决。
发现空口白牙不顶用,武中流连忙说道:“宣光愿出兵八千随天军征讨不臣,并每年敬献一万两千石军粮,三千两白银以助军用。
宣光百姓渴慕王化久矣,伯爷监军使若能成全,实乃宣光再生父母,必然家家户户设牌祈福。”
张同敞看向杨御蕃,道:“伯爷还记得上一个广建生祠的是谁?”
杨御蕃笑道:“魏忠贤嘛,骨头渣子都烂没了吧?”
“伯爷,监军使。”武中流额头着地,道:“小人来时带了一些土特产,因怕伯爷监军使嫌弃而未曾取出,请允许小人敬献。”
张同敞说道:“不必了,东西留下,人回去,告诉武公悳,若是真心归附,自行去谅山向陛下陈情。”
不是,事情都不办就把礼物留下,怎么不抢呢?
形势比人强,武中流一句硬话不敢说,灰溜溜的跑路。
而高平之主莫敬宇已经到了皇帝面前。
五体投地,大礼参拜。
“给你两个选择。”朱由检说道:“高平内附,你做个顺义侯,世代降等袭爵。”
还有一个选择呢?
莫敬宇等了半天,忽然反应过来,第二个选择就是去死。
“臣叩谢陛下隆恩。”莫敬宇拜谢。
“甚好。”朱由检点点头,对莫敬宇的识时务表示满意,说道:“卿领本部人马随朕征讨不服,论功行赏一视同仁,若是卿立不世之功,封王亦不是不可能。”
莫敬宇回道:“陛下所指,即为臣冲杀方向,至死不渝。”
“朕拭目以待。”朱由检说道。
并不在意他是真心还是假意,反正不听话就干掉。
见礼完,莫敬宇告退去安排本部三千人马。
出了行在,邝鸿忽然问道:“敢问侯爷家族世系?”
“起居郎客气。”莫敬宇说道:“外邦蛮夷,不沐王化,哪有什么世系,比如小侯与小侯父同为敬字辈,实在是羞愧。方才骤见天颜,光顾着欢喜了,却忘了请天子赐下世系。”
邝鸿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