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追杀,勿得走脱一个!”王光泰高呼道。
大局已定,但是不把建虏溃兵追剿干净,怕是有百姓遭害,到时候必挨处分。
此时,杞县城外的济尔哈朗尚不知自己的偏师已经成了落水狗,即便知道也没法给出支援,因为他正在退兵。
因为探马来报,明军水师出归德,正往开封去。
很显然,这是要截断他的后路的节奏。
就在大军打包辎重时,杞县里的明军杀了出来。
济尔哈朗怒道:“真以为谁都有明帝的本事?来人,集结兵马出营,去绞杀这部明军。”
攻城中折了三千多人马,虽说大多数是投降的炮灰,但是诸将都憋了一肚子火,听到济尔哈朗命令,立刻摩拳擦掌地领兵出营。
打不过明帝,还打不过明国将领?但凡明将有能打的,也不至于丢了北京。
不一刻,双方在野外排好了阵型。
明军两万,全是步军,清军四万,马步各半。
看到明军排出了“冖”型阵,济尔哈朗说道:“传令谭泰,领八千马军绕击明军后方。”
正面长枪林立,骑兵冲不进去,但是明军阵型也就十人的厚度,顾前难顾后,绕到后面能冲过去。
当然,正面还是要打的。
战鼓雷鸣,两军步军整齐向前,一刻钟后,清军首先放箭。
女真蒙古兵习惯放箭,只是明军都有盔甲,效果不大,等到五十步后,清军阵中响起噼里叭啦的炒豆子声音,明兵倒了几十个。
这是投降的汉军组成的火器部队,也就是时间短准备不足,不然还能开炮助战。
未等硝烟散开,清军发动了冲锋。
火铳打乱阵型,冲上去短兵相接,这不只是以前明军常用的战法,建虏也学了个通透。
刚冲出去,只见对面火光一闪,前排倒下了一大片。
砰~又是一轮火铳响,再倒下一大片,一步一轮火铳,瞬间将距离拉开四十步。
汉军退却,女真蒙古兵跟着往后退,一直退到了大营里,谭泰的八千骑不得不跟着退了回来。
正面败的太快,他冲上去就是送死。
明军如影随形追到了清军大营,就地架起了虎蹲炮。
虎蹲炮威力不强指的是无法轰击坚固工事,对付木头墙勉强够用,数十门虎蹲炮集火打开缺口,明军对着营地里几轮齐射后,顺势冲了进去。
“王爷,事不可为,撤吧。”谭泰劝道:“只要把本部带回去,便不算大败。”
济尔哈朗犹豫片刻,到:“令汉军断后,撤。”
炮灰的正确用法,济尔哈朗很会,但是炮灰们才不想为他们去死呢,当即跪地求降。
济尔哈朗能想到这个后果但是不在乎,因为明军收拢俘虏要一点时间,足够骑兵跑路了。
一口气跑出去十多里,而建制依旧完整,济尔哈朗松了口气。
炮灰有的是,本部人马未失,随时可以卷土重来。
轰~
一颗炮弹穿过队列,将并排而行的五个虏骑打的稀碎,没等虏兵反应过来,炮声震天般响起。
炮声刚停,荒野里传来如雷般的马蹄声。
济尔哈朗抽刀大吼道:“诸儿郎,随我杀!”
虽然被火炮轰杀了一百多人马,剩下的虏兵依旧悍勇,跟着济尔哈朗冲向了明军。
一头撞在了墙上,撞得死伤惨重。
冲过官道,黄得功勒马高呼道:“减速,转向,再冲一阵!”
旁边的白老虎叫道:“伯爷,济尔哈朗的旗帜没了。”
他与王二小擒获朱至澎后,论功升迁,王小二在北大营当千总,他成了黄得功的亲兵副百总。
大将的亲兵依旧存在,却由朝廷调派,太子不允许兵为将有的情况,哪怕是大名鼎鼎的白杆兵也改造成了东宫卫山地营。
黄得功看了片刻,发现济尔哈朗的旗帜确实倒了,大喝道:“兄弟们,再冲一阵。”
虏兵本就被冲的七零八落,见明军折返,根本不敢迎战,驱马狂奔进了荒野里。
跑着跑着,最前面一阵人仰马翻。
荒草萋萋,看似与塞外草原一般可以策马扬鞭,其实不行。
草原地形是真平坦,最多就踩两个老鼠洞,这里可是有大量的田埂和沟渠的。
所以济尔哈朗撤退走官道,而大明皇帝突袭梁山,大部分时候是牵马步行。
残存的万余虏兵却顾不得考虑那么多,踩着同袍越过障碍,隐没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