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兵征剿。
不是顾忌建虏未灭,毕竟只要万把军兵卡住各路口,饿也把朱弘桓等人饿死了,实在是不忍心。
山东真的没几个人了,能救一个是一个吧。
此时,沂蒙山边缘处,山东参政兼知胶州府黄宗羲正指挥军兵熬粥。
他这个知府不但没有佐贰官,甚至都没有百姓可以治理,不得已,跑到了沂蒙山来招抚流民。
不远处,几个百姓探头探脑地看着。
虽然对面是官军,但是他们并不敢靠近。
长久以来,丘八就没出过好东西,谁知道他们是不是图身上的二两肉?
只是……狗日的米香,引的肚子咕咕叫。
黄宗羲走了过去。
百姓想跑。
“怕什么,就一个人,他要是有什么举动,直接干掉。”
“对,问问他要做什么。”
“问清楚了再做决定不迟。“
于是,他们止住脚步,看着黄宗羲走到了近前。
“各位父老,本官黄宗羲。”黄宗羲拱手做了自我介绍,继续说道:“官军连战连捷,已经将建虏赶到了济南周边,不日即可恢复山东……”
“真的假的?”丁维岳忍不住问道。
他一样瘦骨嶙峋,但是个头很高,手里提着一把腰刀,看着有几分本事的样子。
就喜欢这样的好汉子。
黄宗羲笑着取下了帽子,道:“若非建虏已经被驱逐,本官岂能自带百十人过来?”
“那你来做什么?”丁维岳问道。
“让你们出山安居。”黄宗羲说道:“太子诏令,免山东五年赋税徭役,凡是插旗立寨者,按照地盘大小与丁口多寡授予官职。”
“真的假的?”丁维岳再次打断了黄宗羲。
当初建虏南下时,朝廷确实发过布告,但是这么长时间过去,还能遵守?
“要是假的本官说什么?就天天在这煮粥,你们能坚持多久……”
咕嘟~
丁维岳很想说能坚持很久,但是肚子告诉他,坚持不了。
“别的稍后再谈,先吃粥。”黄宗羲伸手邀请道。
脑子:君子不食嗟来之食。
肚子:你管他什么食?食!
腿:我听肚子的。
于是,丁维岳不知道怎么留到了粥锅旁边。
“兄弟,给。”军兵舀了一碗递过去。
脑子:不是好东西,不要。
肚子:要。
手:我听肚子的。
于是,手里多了一碗粥。
很稠,很香,还有盐和糖,咦,我怎么知道里面加了盐和糖的?
丁维岳定神一看,碗里干净的如同水洗过一般,唯有唇齿之间的味道告诉他,确实是吃了一碗粥。
随行的手下已经干掉了第二碗,正在要第二碗。
“各位,不是舍不得,而是久饥暴食不但损伤肠胃,甚至能撑坏胃囊,等到中午再吃,养几天,敞开了吃。”黄宗羲劝道。
“真能敞开了吃?”有人问道。
“你们知道这些米哪来的吗?胶州来的!”黄宗羲说道:“一船两千石,胶州已经存了十万石,足够大家吃的肚皮圆!你们要是不信,可以去看。
太子诏令招抚流亡恢复耕种,每天三顿饱饭,绝对不让大家挨饿。”
“大头领,要不要去看看?”
丁维岳心动了。
他本是兖州人,因不愿剃发而入山,拉起了两千多人,控制着十来个山头,看着地盘挺大,但是去年酷寒与大旱,一下子弄死了大几百,就他这个大当家的也是一天饿三顿。
丁维岳下定决心,道:“不用看了,去召集兄弟们出山吃粥,不管怎么样,混个肚饱。”
黄宗羲笑了。
只要他们出山,肯定就不会回去了。
太子给出的条件是很优厚的。
普通百姓按照湖北方案处置,五年免租,各头领按照约定授官。
“没想到平民出身还能做官?”
丁维岳的二当家陈尧中得到黄宗羲的确认,还是感觉难以置信。
“若论言而有信,天下间谁能比太子殿下呢?”黄宗羲感慨了一声,说道:“勋贵已成蠹虫,太子依旧承认铁券作用,令其选贤良继承人保证爵位。盐商侵占国财,然而遵纪守法者依旧是。承认盐引……”
发现丁维岳陈尧中等人不明所以,黄宗羲话题一转,说道:“太子说了,你们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