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呼呼大睡,倪元璐也想睡觉,但是皇帝让他负责接待投降者,他能怎么办呢?
当汤小勇到达倪元璐营帐外时,听到里面有人说话。
“去年,闯贼试行科举,科举本为自愿之事,却令地方搜罗读书人参加,学生被迫参加,虽然故意涂鸦,却依旧被录取,因此成了伪官。
抚台,学生真是被逼的。
听到王师重返关中,学生喜不自胜,本该纠集义士举义接应大军入城,奈何贼人对学生等防备甚严,只能孤身出城……”
原举人,现伪顺户部郎中平文涛喋喋不休地说道。
汤小勇听得直撇嘴。
好像真的一样。
实际上呢?
当初李自成登基称帝后,投降的明官与各地士绅就多番活动,最终促使李自成开了科举。
他们以为李自成全取天下有望,踊跃参加,虽然没几个爬到高位的,却充斥伪顺中下层,与投降的明官狼狈为奸,实际上把控着伪顺的地方治理权。
如今大难临头,倒是撇的一干二净,果真是无耻之尤。
倪元璐对此同样有数,却温言安抚道:“你们的苦衷,朝廷很是理解,但是忠臣不事二主,你等忠节有亏,一时半会不宜授官,等关中平定,且在家安心读书,等待朝廷科举便是。”
“学生晓得了。”平文涛低着头说道。
显得很惭愧,其实是对不能继续做官的失望,但只要能留着性命与功名,未来还是很有希望的
平文涛离开,汤小勇被带了进去。
听说对方要献门,倪元璐当即打起了精神。
这可是关系西安收复的大事,可不是区区一个伪官能比的。
等到天亮,皇帝看了倪元璐递交的名单与对话记录。十多个
十多个文官出城投降,但是名册是一百多个。
各个背后都是一串人。
“桃子已熟,该摘了,不然就要烂了。”朱由检说道。
倪元璐问道:“陛下决定攻城了吗?”
朱由检点点头,道:“一夜之间,十多个伪官失踪,城中必然加强戒备,说不得就会调动投诚之将,平添许多麻烦。”
其实宋献策没发现端倪。
他对军队的掌控很强,毕竟都是流贼出身,忠诚有保证,汤大勇之流寥寥无几,但是中下层官吏都是大明的读书人,他的影响力很有限,而且平文涛之辈也不是自己一人投降的。
上面有人遮掩,中间有同僚打掩护,以致于宋献策被蒙在了鼓里。
但是明军的动向是瞒不住的。
看到明军分作四面围住了城墙,一面才八千余人,宋献策再次开怀大笑道:“未闻兵力不足而四面布兵者,崇祯果不知兵。”
“丞相所言甚是。”梅哲附和道。
他也在笑,但是笑容有些勉强。
因为昨天有人找他一起投降了。
他虽然没答应,却也没敢跟宋献策讲,因为他看出来大势已去,怕被事后算账。
就在宋献策疯狂嘲讽时,明军往城下走来。
大部分守军握紧了家伙事。
赏格很高,坐等发财。
有命挣钱没命花?
汤大勇之流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是看不到长远的。
不一刻,城墙上火炮声响起,明军队列中绽放出血花。
宋献策眉头一皱,道:“明军为何没有器械?”
话音刚落,东门处响起喊声。
“官军入城啦~官军入城啦~”
完了,有人献城。
宋献策眼前一黑,随即扶住墙头稳住身体,叫道:“传令中军张胜出击,绞杀汤贼,夺回城门。”
皇帝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随着各地援军抵达,宋献策以流贼老兄弟取代后投的守将,并非是怀疑张胜不可靠,只是下意识地选择更可靠的人选罢了。
万万没想到,汤大勇叛变。
这一刻,宋献策真切地意识到:大顺真的是大势已去。
传令兵刚下城,西北两面城墙上同时爆发出呐喊。
“官军进城啦~”
宋献策勉强稳住身体,道:“来人,传令张胜集结兵马,准备突围。”
这么多叛乱者,城墙绝对守不住。
他刚下城墙,就见张胜迎面而来。
宋献策说道:“张将军,事不可为,速速突围。”
“突围?”冷笑中,张胜走到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