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特权依旧存在,难免重蹈覆辙。”
这是必然的。
利益驱动,无所不为。
孙传庭想了片刻,道:“不如直接宣布取消免税特权,就以关中山东河南士绅投虏贼为名。
嗯,先说只取消关中山东河南三地,三地官员必定激烈反对,到时候宣布国朝全部取消。
先收山东,再复关中,皆酣畅淋漓之大胜,朝野定然多怨愤,却绝不敢生乱,另外三地士绅会承担一部分怒火,加上各地督抚得力,吏治尚好,推行起来不难。”
“先生老重持成。”朱慈烺赞道。
你才多大,就说我老重持成?哦,你还用错了词语。
孙传庭呵呵一笑,道:“殿下可曾考虑过后续阻碍?”
“自然是想过的。”朱慈烺说道:“首先就是后续战事会有士绅拼死抵抗,但是大势难当,以一时损失换千秋之利,肯定是值得的。”
当然是值得的。
因为这是有历史证明的。
虽说陕北、山西、北直隶等地尚在虏贼之手,局势不能说好,然而大军在侧,又是刚刚获胜,打一个胜仗推一个新政,这节奏是最好的,因为胜仗证明了皇帝与太子的刀子很锋利,让人不敢以身试法。
太子与首辅达成了共识,又召见郑芝龙。
郑芝龙以海贸发财,连海税都没有反对,怎么可能纠结无足轻重的田地收入呢?
余应桂作为绝对的心腹,更不会反对,史可法等人或许有自己的心思,却依旧表示同意。
士绅特权,尤其是免税特权,确实是极大地伤害了国朝,以至于北京丢失,差点就让建虏入主中原。
能进入内阁的,除了郑芝龙,无不对此心有余悸,但凡有利于国朝存续的政策,他们都愿意倾力配合。
内阁与东宫达成一致,接下来就是做各部尚书的工作,然后继续往下说服,最好的状态是拿到朝堂上时无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