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乎?”明平虏问道:“王爷摸摸脑壳,摸摸那老鼠尾巴,这是汉人该有得吗?建虏暴虐无道,不知教化,岂配为天下之主?王爷不考虑自己与妻儿,却不考虑父兄?”
三连问,问问追魂夺魄。
要说建虏有什么不好,那就是老鼠尾巴实在是太丑了,丑到令人窒息。
历史上的虏酋康熙就受不了这种丑陋,降诏允许把辫子留得粗一些。
只是大丑变小丑罢了,依旧很丑。
尚可喜说道:“我父兄未大明力战而亡,大明若有良心,当予追恤。我已为清臣,当恪守忠义,千古流芳也好,遗臭万年也罢,终究不负恩义一场。”
“王爷……”
“我意已决,休得多言。”尚可喜打断明平虏,说道:“你以为天下皆如你这般贪生怕死之辈?”
若是旁人说这话,明平虏非得捅他两刀不可,尚可喜这样说,他依旧想捅两刀,只是场合不允许塌动手。
“我不杀你,给朱由检带句话:大明尚可喜已死,如今只有大清的顺智王。”
说完,尚可喜叫人宋明平虏出城。
明平虏松了口气。
虽说任务失败挺失败的,但只是功劳没了,过错是没有的,最重要的是小命保住了。
不一刻,明平虏出了城。
明军尚未围城,城门便未封闭。
军队要割草打柴,平民要挖草根剥树皮,还要打猎捕鱼……只要战况允许,城门是能开就开的。
明平虏是跟着出入的人群混进来的,特仑苏同样是这样混进来的。
此时,特仑苏正在蒙古军营里,将一壶酒递给了千户阿巴奇。
“我蒙牛部……”
“蒙牛部之耻,就不要说你的蒙牛部了。”阿巴奇轻蔑地打断了特仑苏。
特仑苏大怒道:“阿巴奇,若非看在蒙牛部素与三鹿部素来交好,老子会来救你?”
阿巴奇丝毫不惧,道:“明军未必就能拿下锦州城。”
特仑苏冷笑着问道:“若是王师拿不下锦州,你为何部拿我去邀功?”
阿巴奇沉默。
若非看到虏清将亡,他看到特仑苏时就该拿人了,如何能把对方带回营中?
“实话告诉你,王师已经在锦州东面登陆,你就不要指望山海关的援兵了。就凭锦州城的乌合之众,你们能守多久?”
见阿巴奇依旧沉默,特仑苏语重心长地说道:“兄弟,你我皆为蒙古人,何苦替建虏卖命?不值当啊。”
“多尔衮给了我们土地与牧场,明人能给什么?黄沙、大雪、饥寒、战争与死亡吗?”阿巴奇反问道。
轮到特仑苏沉默了。
站在蒙古各部的角度讲,多尔衮的一系列政策确实是极好的。
哪怕关内的干旱,对草原人来说也是足够湿润的气候,即便无法种粮食也能够种草放牧,加上田庄的粮食,是能吃饱饭的。
“多尔衮是利用你们,他要是能坐稳天下,可还能允许你们定居关内?大明不一样。”特仑苏喝了口水,继续说道:“国朝收复朝鲜时俘虏了十几万蒙古人,全部被送去了南交趾。
交趾那地方一年三熟,土地肥沃雨水充足,只要勤奋,吃饱穿暖易如反掌,若非存着建功立业的心思,我……”
特仑苏忽然闭嘴。
因为阿巴奇跟看傻子一般地看着他,让他真心不想吐槽。
跟这种没见识没知识,还以为自己在骗人的家伙打交道,真心累。
“我就问一句,我们投降献城后,能留在关内吗?”阿巴奇问道。
特仑苏想回答“能”,却没敢。
不能把对方当傻子。
“少量的可以迁居关中和山东,并且找分散安置。大多数只能去南交趾,还留在草原上的以后会去倭国。
陛下金口玉言,而且是太子的计策,不是假的。”特仑苏顿了下,补充道:“南交趾一年三熟温暖多雨是真的。”
“如果分开了,三鹿部该存在吗?”阿巴奇问道。
“等你这个千人队丢在了辽东,你三鹿部还能存在吗?”特仑苏反问一句,又道:“我不知道搜集来的人有没有你三鹿部的,如果有,你尽快运决定,因为很快就要攻城了,他们会填壕。”
特仑苏站了起来,说道:“话已经跟你说清楚了,如果你已经有了决断,带我去其他的部落,或者拿我去找尚可喜换,也换你三鹿部鸡犬不留。”
“能不能给我一些时间考虑?”阿巴奇涩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