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底,寒风刺骨,然而京师臣民早早聚集在天坛周围。搜索:找小说网 zxsw8.com 本文免费阅读
几十万人,尽皆无声。
不一刻,海啸一般的“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传来。
皇帝来了。
坐着车。
为了表示郑重,皇帝穿龙袍戴十二旒,实在是不方便骑马。
在人群的跪拜中到了天坛前,朱由检下车,单手举着圣旨缓缓登台。
台上站定后,朱由检给了刘若愚一个眼神。
“天子圣旨,臣民噤声。”
传声筒们复述,臣民立刻停下高呼,窃窃私语也不见了声音。
一时间,只有寒风朔朔与旗帜猎猎声。
朱由检打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在位二十有三载,遭天下板荡,几近覆亡。今危而复存,皆因朕征战于外而太子烺理政于内,父子同心,内外谐和,故无往而不利。
今江山恢复,国势日隆,需修内政与民休息,朕有神武之绩,缺执政之能。太子烺监国七载,清吏治、免徭役、改税制,国用足而未加赋,战未绝而民无怨,仁义无双,睿智无双,朱氏有此子,当再享国祚三百年。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太子烺。
大明皇帝朱由检敬告天地,先祖先帝,昭告臣民,内外咸知。
崇祯二十三年腊月二十三。”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万民高呼。
大家对皇帝的识趣很是赞赏。
喜欢打仗,能打仗,很好,就负责打仗,把政务交给太子,以后大家就赞你一句“堪比尧舜”。
朱慈烺没想那么多,稳步走上天坛,大礼拜了皇帝老爹后接过了圣旨。
朱由检扶起好大儿,摘下十二琉冠替他戴上,又脱下龙袍替好大儿穿上。
臣民无不惊愕。
一件龙袍穿二十三年也就罢了,竟然还想传两代?
现场可是有许多外国使者呢,他们怕不是要以为偌大的大明供不起皇帝制作新龙袍呢。
林欲楫满头大汗。
台上一对父子不按套路出牌,接下来怎么演啊?
等不合身的龙袍穿好,朱慈烺转身看向臣民。
江无水递上了圣旨。
其实没有进行登基大典,根本不算圣旨,但是这么些年大家都习惯,默认是圣旨。
最主要的是,当朱由检的禅位诏书宣读完毕,朱慈烺已经是大明皇帝。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父皇陛下征战八载,亲临锋矢,灭建虏、剿流贼、诛叛逆,神威无敌……”
夸一下崇祯皇帝武力无双战功赫赫。
“……今朕嗣位,尊父皇陛下为太上皇,旨意同朕意,尊母后殿下为太上皇后,建神威宫为太皇宫……定年号太始……”
尊太皇太后是应有之义,大家没有多想,定年号也是必须的,但是“太始”这个年号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用“太始”作年号的人不少,最早的是汉武帝,取意为“回归本来开始”,新帝用“太始”年号有拾人牙慧的嫌疑,而且有吐槽崇祯做的不好的意思,毕竟要是太上皇干的好,何必重新开始呢?
奈何,这个问题没法问。
就跟禅位诏书是朱由检自己写的一样,年号也是朱慈烺亲自定的,根本就没跟臣子商量。
想到“海东”省,大家忽然就释然了。
嗯,用“建设新大明”圆一下,完美。
孙传庭却若有所思。
太始,宇宙混沌时,也就是说时间空间都拢成了一团,如果引申成天下大一统,没问题吧?以新帝心气,这个天下必然是世界各国,而只有世界各国皆入大明,才能称得上“太始”。
想到这里,孙传庭笑了。
他敢保证没人猜到新帝的真心思。
对“太始”有深刻的研究,思维要能扩散,还要懂新帝的心思,必须三者齐备才能猜到。
新帝圣旨念完,开始阅兵。
各国使节尤其是西夷各国使节挺了挺腰。
不一刻,雄壮的军阵走来。
臣民欢呼雀跃,外藩使节则脸色沉重。
其中有两个新兵方阵。
大明实行全民兵役不是秘密,然而短短三个月就能将新兵拉来阅兵,这训练水平实在是太恐怖了。
想到安南的下场,再想想三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