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戴着口罩,吴有性还是按照条例与太上皇保持了距离。
“启奏太上皇,瘟疫已经得到控制,约半个月后消除。”吴有性说道。
“好。”朱由检松了口气,说道:“事后论功行赏。”
“此乃陛下指点所得,臣不敢居功。”吴有性说道。
“莫要谦虚。”朱由检摆手说道:“天子只是提了个概略,具体研究是你们做的,功劳自然该你们的。说说看,想要什么?”
“太上恩赏,臣不敢辞,臣希望太上能够支持太医院在各省建医学校,仿照工匠学堂之法培育郎中。”吴有性说道。
太医院当然是有学校,不过还是以传统的师父带徒弟的方式进行教学。
效率颇低。
吴有性想改变这一状况,正好太上皇有表示,便提了出来。
各省建学校能够大量培育郎中,而且除了常见病症,对本地特有疾病也能够深入研究。
见的多了就懂了,懂的多了自然能治,实在不行就各种试呗。
朱由检沉吟片刻后说道:“若是一所学校,朕可以包揽费用,各省都建的话,还得开内帑,只是一味投钱,怕是难以持久。”
“臣早有考虑。”吴有性说道:“医学当在实践中传授,学校可收治病患,教师兼坐诊,诊金归教师,药钱归学校,待学生毕业后,其按月偿付学费,如此不出十年,各学校可自力更生。”
若是不能,肯定是管理者有问题。
怎么办?
挂到城头上晒太阳。
朱由检点点头,道:“好,你写个章程呈上来,朕转给中枢,如此利国利民的事,必须尽快实行。”
“太上圣明。”吴有性开怀地说道。
“卿之功,朕只是顺手推舟而已。”朱由检回道。
此时,南征西路军发生瘟疫的奏报刚抵达京师。
“陛下,是否准备撤退?”尤世威忧心忡忡地问道。
瘟疫,听着就可怕,万一没找到药方,很容易全军覆没的。
“太上皇未说撤军,说明情况尚在掌控之中,不必担忧。”朱慈烺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有吴御医领衔的太医院诸高手随军,定能解决问题。”
“陛下洞照万里,早早设立了瘟疫科,如今方能从容应对。”孙传庭送上马屁。
朱慈烺说道:“朕设瘟疫科只是担忧发生国内大疫,如今用在南征军,不过意外之喜罢了,朕倒是希望一直用不上。”
皇帝还是这么谦虚啊。
尤世威暗暗感叹一句,说道:“陛下,闯贼抗旨不尊,擅自停留忽兰忽失温,且有与建虏勾结的迹象,是否发兵征讨?”
擅自留在忽兰忽失温能忍,与建虏勾结可不能放纵不管。虽说打起来没差别,但是没打之前,建虏无东边之忧,可以毫无顾忌地发动袭扰。
“三千里距离倒也不算远,陛下,臣以为可以发兵将闯贼往北赶。
如今各部都在巡边,只要集合起来北进即可,无需多少额外花费。”孙传庭说道。
军队巡边是练兵,也是证明大明不往外打是不想往外打而不是不能往外打,从辽东到甘肃,有五万多军兵在关外交叉巡逻。
无需全部拉出去,有个三万骑兵就够李自成尝尝厉害了。
“派人告诉李自成,若是明年开春后还未抵达北海定居,朕就扬了他的老巢。”朱慈烺说道。
“陛下圣明。”尤世威应下。
皇帝警告反贼,好说不好听,所以没法走内阁明发圣旨,只能由军机处派人警告,虽说是私下里警告,但是李自成要是敢无视,就要知道什么是“勿谓言之不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