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各将用兵时的下意识做法,说到底,大家对仆从军还是有所保留的。
三倍是至少,上不封顶。
也就是说,明军至少四万,算上后勤民夫,至少十万。
整个大顺才四十五万人口,其中一多半是近年收复的草原人口,正因为人口不足,李自成才会想着趁官军征讨西域时抢点人回来。
真没有接应多尔衮的意思,更没有走北路支援西域的计划。
单纯是想小赚一笔。
万万没想到,狗皇帝那么小心眼。
事已至此,后悔来不及了,还是考虑怎么迎战吧。
“三千里!”李自成拍案而起,道:“边墙距此三千里,一定有用兵的机会。”
“陛下圣明!”牛金星说道:“如此长粮道,定然有机可乘,只要烧毁其粮草,不战自退!”
“不,不够。”李自成说道:“除了断其粮道,还要攻打各部落,以吸引明军分兵,当其小股部队落单,各部围剿之。”
分散袭扰,当战机出现则集合作战。
流贼的起家本事,刻在骨头里的战术,无需细说,在场的都明白该怎么做。
“请陛下分派兵马。”诸人拜道。
“袁宗第,李过、刘体纯。”
“臣在。”x3。
李自成说道:“各领四千兵南下,扫荡草原部落,迫使明军分兵救援,若战机出现则听袁宗第号令,便宜行事。”
“臣遵旨。”x3。
“刘宗敏。”
“臣在。”
“领兵两万南下,沿途袭扰阻滞明军,配合袁宗第。”李自成说道。
“陛下。”刘宗敏愕然抬头,说道:“大顺只有四万余军,中枢只留一万军,不稳妥。”
“足够了。”李自成说道:“若有变乱,全民皆兵,足以镇压。”
这就是李自成没有选择亲征的原因。
兵力有限,老巢不容有失,只好亲自镇守。
这也是无奈之举。
投奔他的各部落可不是安稳分子,他们若是发现大顺危在旦夕,不说暗中投靠明军做内应,也很可能抢一笔钱粮后跑路。
说到底,还是家底子太薄,若非如此,李自成不至于冒着激怒朝廷的风险去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