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947章 有我无敌(152)

大明崇祯之宝”的印玺。展开黄绸的瞬间,吴迪的呼吸差点停滞——上面不是诏书,而是张名单,列着十七万人的名字,最后一行写着“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尽数入仓”。这一天,正是崇祯自缢的日子。

“他把全城百姓都变成了‘谷物’。”吴迪的手指止不住发抖,黄绸的边缘绣着幅微型地图,标记着思陵地宫的另一条出口,通往十公里外的金山口。那里是明代太监的墓地,祖父笔记里曾提到过,金山口有座“谷神庙”,供奉的神像手里握着把能“断生死”的镰刀。

主墓室的地面突然塌陷,吴迪下意识地抓住身旁的铁链,干尸的手臂应声断裂,露出里面填充的谷壳。他借着狼眼手电的光看见脚下的黑洞里堆满了谷壳球,无数只手从球缝里伸出来,像是在向上攀爬。石碾上方的穹顶裂开道缝,落下的碎石砸在碾盘上,溅起的浆液里混着细小的牙齿。

“必须找到那把镰刀。”吴迪将黄绸塞进怀里,顺着铁链爬到石碾顶部,发现碾轴上缠着根麻绳,拉拽时传来齿轮转动的声音。主墓室北侧的石壁缓缓移开,露出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窄道,道旁的壁龛里摆着陶制的镰刀,刀刃闪着寒光,像是刚磨过不久。

窄道尽头的石阶湿漉漉的,像是刚有人走过。吴迪往上爬时,指尖摸到石阶侧面的刻痕,是串数字:“1937,1949,1966”。这几个年份让他心头一紧——1937年照片上的挖掘,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考古调查,1966年特殊时期的破坏,难道每个年代都有人来过这里?

爬到石阶顶端,眼前出现间方形石室,正中央的石台上放着个青铜匣子,形状与长陵的青铜盒子完全相同。匣子上的锁是镰刀形状的,吴迪试着用长陵的谷穗钥匙去开,锁芯转动的瞬间,石室的墙壁突然渗出谷壳,从西面八方涌过来。他迅速打开匣子,里面没有竹简,只有块黑色的玉佩,上面刻着个“谷”字,与坤舆玉佩放在一起时,三块玉佩自动拼成个完整的圆,表面浮现出整座北京城的地下脉络,所有皇陵都被红线连接,最终汇聚在金山口的位置。

“原来十三陵的地宫是相通的。”吴迪刚把玉佩塞进背包,石室的门突然关上,墙壁渗出的谷壳己经没过脚踝,那些谷壳里夹杂着细小的骨头,像是被碾碎的人骨。他摸出工兵铲在石壁上乱敲,发现东侧的墙砖是空的,砸开后露出的通道里飘出熟悉的檀香,与孝陵、长陵的香气一脉相承。

顺着通道跑出去的瞬间,吴迪发现自己站在座破败的庙宇前,门楣上的“谷神庙”三个字己经模糊不清,院里的香炉里插着三炷香,香灰还是热的。庙内的神像果然握着把青铜镰刀,刀身上刻着与石碾相同的“太仓”二字。神像底座的缝隙里塞着张泛黄的纸,是张1966年的考古队员名单,其中一个名字被红笔圈住——正是祖父的名字。

“祖父来过这里。”吴迪的心跳突然加速,名单背面画着个简易的星图,北斗七星的第七颗星被涂成黑色,旁边写着“补星者,人也”。他想起青铜镜里那个与祖父相似的老者,难道祖父就是所谓的“补星者”?庙外传来脚步声,吴迪迅速躲到神像后面,看见三个穿着黑色风衣的人走进来,其中一个老者的左手缺了根小指,与孝陵水洼里映出的龙袍老者一模一样。

“坤舆己齐,该补第七星了。”老者的声音沙哑得像磨过的石碾,他从怀里掏出个锦盒,打开后里面放着的,竟是半块北斗七星的玉佩,形状恰好能与吴迪找到的三块玉佩拼成完整的七星图。另外两个人抬着个麻袋放在神像前,麻袋里传出呜咽声,像是有活人被塞在里面。

吴迪握紧工兵铲,看着老者拿起青铜镰刀,刀光在昏暗的庙里闪过。他突然明白“补星者”的真正含义——所谓补全北斗第七星,根本不是用玉佩,而是用活人献祭。祖父当年或许就是发现了这个秘密,才在笔记里留下那么多隐晦的线索。

麻袋被解开的瞬间,里面滚出的不是活人,而是颗巨大的谷壳球,表面刻着现代的身份证号码。老者举起镰刀的刹那,吴迪从神像后冲出来,用工兵铲狠狠砸向他的手腕。镰刀落地的声音惊动了另外两个人,他们转身时,吴迪看见其中一个人的脖子上挂着块玉佩,与青铜镜背面的凤纹完全相同。?3/捌,墈·书/蛧- ^庚′辛·醉¢快?

“是你们在跟踪我。”吴迪认出这两个人曾出现在长陵的游客中,当时还以为只是巧合。老者捂着流血的手腕冷笑:“我们是守陵人,从永乐年到现在,世代守护谷神的秘密。你祖父想毁掉这一切,结果变成了第七星的养料。”他指向神像后面的石壁,那里刻着排模糊的字,最下面一行是祖父的名字,旁边标着“1972,补星”。

不想错过《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