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130 伦敦之王!长途奔袭!杨诚:我要收购阿森纳!【求订阅】

笔钱,就还清了银行的贷款。

为什么要借债券,还银行贷款?

阿森纳对外解释是,债券的还款时间长,利息比较有优势。

可实际上呢?

还清银行贷款的目的,是为了再找银行借一笔贷款。

在2006年,阿森纳还投入了一项规模浩大的公寓地产项目。

就是拆掉原来的海布里球场,在原址上兴建公寓楼。

所以,2006年,阿森纳借了债券,还清银行贷款后,转头又贷了一笔1.335亿英镑的短期贷款,为期4年。

所以,从2006年到2010年,阿森纳除了要偿还前面2.6亿债券的本金和利息,还要偿还后面这笔1.335亿英镑短期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每年至少5600万英镑。

发现了吧?

不管是兴建球场时借的银行贷款,或者是后面用来偿还贷款的债券,其实都在阿森纳的承受范围之内,真正要压垮阿森纳的,是那笔兴建公寓地产的贷款。

05/06赛季,阿森纳的营收是1.45亿英镑左右。

原本俱乐部的预期是,到06/07赛季达到1.8亿英镑。

如此一来,每年偿还5600万英镑,虽说是艰难了些,但也不是什么太要命的事情。

而且,等到公寓地产竣工之后,卖掉了,就能够回款了。

可现在呢?

俱乐部输掉了06/07和07/08两个赛季的欧冠参赛资格,每年至少损失了2千万英镑。

营收已经远远达不到预期了。

之前,卖掉亨利,能收回一笔转会费,这也勉强还能熬。

可现在呢?

注意,买阿伦·列农和齐姆邦达的转会投入,会被分摊在6年里面入账。

但亨利的转会收入是直接入账。

当时阿森纳的想法就是,签下阿伦·列农和齐姆邦达,补俱乐部的短板,冲入欧冠区。

可谁能想到,最终失败了。

非但失败了,齐姆邦达加盟阿森纳后,表现大不如预期。

一边是每年5600万英镑的本息,还有俱乐部的薪酬和各项支出,另一边则是俱乐部的营收非但没有取得进步,反而裹足不前。

“我们已经连续两个赛季出现大额亏损了,到08/09赛季,我们的财政就撑不住了。”

大卫·邓恩非常严肃地提醒在座的所有股东,形势非常严峻。

彼得·希尔伍德合上了眼前的这份报表,叹了口气道:“再坚持一下,今年形势不错,或许我们可以重返欧冠区,等到公寓房地产项目也快竣工了,卖掉就能回款,到时候压力会减轻很多。”

“彼得!”

大卫·邓恩朗声地说,“我们不要再自欺欺人了,可以吗?”

“美国,就在大西洋对岸的美国,他们已经连续不停地降息和注资救市了。”

“次贷危机已经爆发了,盖不住了。”

“你瞧瞧现在英国的楼市,就算我们把公寓地产建完了,卖得出去吗?”

在场的股东们其实心里都有数,当初为什么会决定要建公寓房地产。

说穿了,大家都是想要赚钱。

既然当初做出决策,现在赌输了,那就得愿赌服输。

大卫·邓恩指出了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

阿森纳熬不到2009年!

甚至,如果再不能缓解俱乐部的财政压力,08年夏季还要继续卖人。

卖了,球队会更没有竞争力。

“现在的英超,跟我们1999年决定兴建新球场,或者2003年找银行贷款时的英超,完全不同了,时代已经完全变了。”

“我们当时根本就想不到,阿布拉莫维奇会彻底改变英超的游戏规则。”

“我们更加想不到,在海德公园北部的那家低级别联赛的球队,竟然会摇身变成英超新贵。”

“我们已经连续两个赛季失去欧冠了,本赛季,我们赌得起吗?”

大卫·邓恩的问题,在场的股东们,没有一个答得出来。

跟普通人比起来,他们都是有钱的富豪,都是上流贵族。

可跟阿布拉莫维奇,跟那些真正烧钱玩足球的土豪比起来,他们的资产就是个屁。

大卫·邓恩过去这几年,已经很多次跟这些股东们商量,要不就是股东借款,缓解俱乐部的财政压力。

这笔钱算借的。

但没

不想错过《名满天下》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