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场内,笑着跟杨诚说道。
“加雷斯·贝尔有身体,有力量对抗,速度还特别快;沃尔科特身体比较薄弱,但速度特别快,见缝插针的无球跑动和穿插特别敏锐;阿扎尔则是善于带球和突破。”
“但这4名球员里面,迪马利亚的配合意识是最强的,传球能力也是最强的,而且他的技术还特别出色,南美球员的个人能力也是最强的。”
顿了顿后,布莱恩·基德不无遗憾地说道:“就是身体单薄了些。”
一旁的丹尼·麦格伦听后,笑着接过话,“但他个人突破非常好。”
“你别看他的身体动作看起来很别扭,可就是这么扭啊扭啊的,他就是能把你给过了。”
3比0领先了,众人也都十分轻松,顿时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迪马利亚的过人有很浓的南美韵味。
怎么说呢?
就是不规范!
这不是贬低,放到南美球员身上,反而是一种夸赞。
欧洲球员为什么个人能力不差,可单打独斗的能力普遍不行?
说到底,动作还是有点太过规范了。
说句不好听的,青训越成功的球队或国家,球员的技术动作就越规范。
当球员在球场上的动作都是一板一眼的时候,遇到经验丰富一点的防守球员,根本就玩不转,人家一下子就猜到你想要干什么了。
南美球员为什么不同呢?
因为他们的动作压根就不规范。
从小就被彻底放开了培养,脑子里就没有那些条条框框,怎么舒服怎么来,怎么有效怎么踢,所以他们总能形成一套非常契合他们个人条件的技术动作。
什么蛙跳过人、海豹过人……五花八门,各式各样。
看着别扭?
没事,球场上,效果杠杠滴!
而且,球迷们看着看着,都会觉得带有一种独特的节奏和美感。
就好像迪马利亚。
瘦得像竹竿,绰号面条人,带球在球场上扭来扭去,绕来绕去,看着就觉得别扭,可动作频率快啊,防守球员根本就不知道怎么防。
偏偏他自己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传控带射一气呵成,几乎没怎么失误。
因为这套打法是他从小到大踢出来的。
独一无二,专属于他迪马利亚的一套动作。
别人学不会的!
这就是南美球员的特点!
所以,在贝斯沃特中国人的青训营启动的时候,杨诚就说过一句话。
要把更多的决策权交给球员。
在设计训练项目时,要主张更多激发出球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是他执教几十年来,对青训的理解。
或许达不到南美那种客观大环境熏陶出来的球员的效果,但最起码也能尽量弥补欧洲青训的一些弊端。
“其实,我们最近这段时间以来,球队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整体战术框架比较稳定,但就是球员状态有所起伏,导致球队的战术执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杨诚给球队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做出了一个判断。
战术再好,也是要球员去执行的。
英国圣诞节赛程最大的问题就是会导致球队状态起伏。
“我们的传切推进速度比之前慢了。”布莱恩·基德认同杨诚的判断。
传切推进速度变慢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包括像赛程、疲劳、状态起伏、比赛节奏,甚至包括像伤病。
对于贝斯沃特中国人来说,传切推进速度一慢下来,很多问题就会暴露。
例如,边路的球员就接不到加速传球。
为什么会接不到?
因为你慢了之后,就衬托得对方更快,回防速度一快,留给中场球员传球的空间,留给两名边锋冲刺的空间就小了。
传球空间和冲刺空间小了之后,边锋就只能原地接球,这又进一步拖慢了球队的传切推进速度。
很多人会奇怪,为什么加雷斯·贝尔、沃尔科特、迪马利亚,甚至更早一点的迈克尔·欧文,这种速度型前锋年纪轻轻就能打出名堂?
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跟对方进行过多的身体接触和力量对抗,也不需要去背身接球。
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发挥出速度优势往前冲,去接队友的传球。
想要发挥出他们的威胁,就要有人负责给他们传出那种,拥有足够提前量的球,让他们去冲刺!
反倒是慢下来,才需要力量对抗和背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