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建议,那就是由法国体育部,或者是法国职业足球联盟牵头,成立法甲品牌委员会,组建专业团队,统一进行全球化推广。
这也是目前英超在做的事情。
在全球化方面,杨诚认为应该坚持两条路。
坚持本土化特色,打法国地域品牌,讲好地方特色故事。
像尼斯,地中海和蓝色海岸,就是尼斯最璀璨最动人的品牌和故事。
要进行内部改革,推动转播权分拆销售,吸引更多国际转播商竞价。
再结合互联网和新媒体,吸引全球的球迷。
在本土化特色同时,要积极布局北美和亚洲地区,利用语言和文化纽带,扩大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球迷基础。
如果说,前面的深入剖析,以及多条切中时弊的中肯建议,都是杨诚掏出来的干货,那最后一条建议里,杨诚多少就带有一点私货。
“我给出的第三条建议就是,法甲现在大多数的球场设施严重老旧,这非常影响比赛日收入和球迷的观球体验。”
杨诚凡事都不会无的放矢,他拿到了数据。
过去六七个赛季,法甲的平均上座率基本都是在21500人左右。
但在上个赛季,平均上座率跌到了20239人。
本赛季还在进一步下跌。
如果觉得,按照平均数不够精确,那就以尼斯来举例。
从02/03赛季重返法甲后,尼斯的平均上座率是13494人,总入场球迷人数是256381人。
要知道,尼斯的雷伊市政体育场的容量是17415人。
到了03/04赛季,这两个数字就下降到了11912人和226321人。
随后几年,尼斯的平均上座率一直都维持在1.1万人以上。
一直到08/09赛季,跌到了10622人。
到09/10赛季,更是直接跌破一万,只有9198人。
全法甲联赛,仅仅只有3支球队平均入场球迷不足万,一个是勒芒,一个是摩纳哥,还有就是尼斯。
正好这三家俱乐部的球场都有些年头了。
尼斯的雷伊市政球场兴建于1927年,在1997年整修过一次,2004年又整修过一次。
但现在已经不行了。
勒芒的莱昂·博雷体育场则是兴建于1906年。
摩纳哥的路易二世球场兴建于1939年。
所有人都知道,摩纳哥的人口总共就三万多人,再怎么折腾,上座率也就这么点。
撇开摩纳哥不谈,勒芒那座耗资1亿多欧元的新球场已经快要建好了,预计在2011年1月启用。
尼斯呢?
现在还没看到踪影。
到了本赛季,尼斯的主场平均上座率只有8千多人。
“根据我们俱乐部聘请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调研,结果显示,造成球迷不愿意入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球场的设施老旧。”
杨诚的私货也是点到即止。
“法甲的球票价格并不贵,但球场老旧的设施,严重拖累了球场的上座率,这成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这里的设施老旧,除了球场本身,还有球场所在的位置。
例如尼斯的球场雷伊市政球场。
位置不错,在市中心,但问题来了,周围的交通并不便利。
有轨电车和公交都能到,但汽车相当不便利。
在建造这座球场的1927年,压根就没想过这些。
55岁的克里斯蒂安·埃斯特罗西是土生土长的尼斯人,从80年代开始从政,在2008年当选为尼斯市长。
在从政之前,他曾经是一名非常成功的摩托车拉力赛车手,多次拿到法国冠军。
过去这两年,当选市长之后,他也一直都致力于推动家乡的发展。
足球无疑也是他非常重视的领域。
在听完杨诚的这番话后,埃斯特罗西向杨诚表达了感谢。
“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我们的家乡球队,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埃斯特罗西告诉杨诚,尼斯市政府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规划,将大力支持尼斯俱乐部的发展,希望让这家俱乐部能继续留在法甲,成为蓝色海岸上最璀璨的一枚珍珠。
对于本赛季,在贝斯沃特中国人支持下,尼斯所取得的发展和进步,埃斯特罗西代表市政府和尼斯市民表示感谢。
作为法国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