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赛场的那一刻。
陈金和马泷,全都好像变了个人似的。
跟平日里的两人,迥然相异。
不苟言笑,神情肃穆,仿佛虔诚的朝圣者。
清冷的目光中,透着百分之百的专注。
毕竟。
在赛场上,嘻嘻哈哈,等于自杀。
来到主裁判面前。
两人甫一握手。
彼此便已感觉到了对方身上散发出来的那股肃杀之气。
“好小子,居然丝毫不怯场。”
马泷心下暗赞。
要知道。
站在陈金面前的人,乃是乒坛goat。
无论是什么选手,面对马泷,或多或少,都会感到些许紧张。
况且,是像陈金这样的十五六岁小将。
出乎意料的是。
陈金却如古井般,沉着冷静,波澜不惊。
怎能不让马泷感到意外?
“不觑弱,不畏强,这是一个大满贯必备的心理素质。”
马泷颇为满意,“很明显,陈金做到了这一点。”
剩下的,便是硬实力的考验。
连续参加了四届奥运会,随着年龄的增涨,马泷心里清楚,自己为国乒征战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少,甚至从此无了。
但,在自己退下之前,必须为国乒站好最后一班岗。
竭己所能,为国乒考验眼前这个未来的扛旗者。
抛枚猜先。
陈金拿到首局的发球权。
随后,按照惯例,两分钟的对练时间。
虽然在此之前,两人也曾在私底下,一起练球,打过一场未完的友谊赛。
与真正的赛场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光听这满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音,便不是友谊赛能比的。
“啪!”
“啪!”
“啪!”
……
一直一横,一攻一防。
清脆而又急促的击球声,响彻在赛场之上。
就连现场的呼喊,竟也掩盖不住,犹能清晰可闻。
马泷的正反手,拉球动作,发力框架,流畅而又舒展,令人赏心悦目。
不愧是教科书级别。
或许,马泷正反手的力量,无法跟张霁科、王力勤等人相提并论。
但,连续之稳定,衔接之流畅,转换之快速,绝非他人能比。
“我记得张霁科曾经评价过龙队,因为合理所以先进,所以先进所以合理。”
陈金思忖,“乍然一听,好像废话文学,可跟龙队交手,才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若非马泷打法的合理和先进,又岂能成为乒坛的常青树?
而马泷同样惊叹于陈金正反手的拉球力量。
“一板比一板重,一板比一板冲。”
“这样的质量,别说直板了,就算是横板,也很少见。”
“除了小胖以外,就只有王浩了。”
王浩当年,在乒坛素有“两面重炮”之誉。
其正手质量之高,完全不逊于反手。
只不过,王浩的反手,太过强大,光芒之盛,掩盖了正手。
唯有跟王浩真正交过手的人才会知道,王浩的正手质量,是何等的恐怖。
陈金的正反手拉球,无论是力量、弧圈,未必就会输给巅峰时的王浩。
以陈金不满十六岁的年纪,便已足以媲美横滨皓。
想想也让人感到可怕。
倘若等陈金到了他的巅峰期,岂不是加强版王浩,那还不一飞冲天,无人能当?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衔接转换的速度,或许会降低。
就像张本智和。
但,只要陈金控制好体型,不要像王浩那般,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情不自禁的,马泷竟在心里,替陈金筹谋起了未来。
很快。
两分钟对练结束。
陈金和马泷走向裁判桌,拿起毛巾,擦拭汗水。
随即,回到球桌。
接住助理裁判扔来的乒乓球,陈金长长吐了一口气。
扭头看了眼站在自己对面的马泷。
但见马泷双腿微屈,左脚在前,弯腰俯身,站在左半台对角,如鹰视狼顾,盯视着陈金。
“哒哒哒,哒哒哒……”
陈金俯下身子,将乒乓球置于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