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打的关键,在于默契配合,以及协调跑位。”
“在比赛中,要绝对信任你的队友,同时也要有为队友兜底的决心,绝不能抱着侥幸心态。”
“一左一右组合,在跑位补位的时候,最好采用八字型步法,击球后立即横向移动,为队友腾出空间。”
“发球以二跳不出台为主,限制对方先上手,落点一定要精准。”
“前三板尽量积极上手,陈金你是直板,如有机会,台内可以挑打或者劈长,半出台果断抢冲,减少被动防守。”
“张嘉豪,你的进攻远不如陈金,但你的旋转和落点不错,所以的你要肩负起防守和节奏的掌控,为陈金创造进攻得分的机会。”
“尽量交叉进攻对手的两个大角,压追身位,或者连续压一角,迫使对手挤在一起,再变线突袭另一个角。”
“另外,由于双打需要随时跑位,脚下多数站不稳,一怕爆冲,二怕弧圈。”
“所以如果没有爆冲的机会,那就把球使劲拉转。”
……
马泷站在旁边,化身教练,紧盯着陈金和张嘉豪训练的同时,不停地出声纠正指点。
要知道。
马泷本身就是战术大师,无论是单打还是双打,对比赛细节的阅读能力,放眼当今乒坛,无出其右。
经验之丰富,战术之老道,往往一语中的。
在马泷的指点之下。
陈金和张嘉豪的配合,愈发默契。
跑位,抢攻,节奏……无不臻至大圆满境。
两人仿佛心有灵犀,融为一体,进退有度,所向披靡。
就连马泷看了,也不禁啧啧称赞。
“如果以单打能力而论,张嘉豪远远不如陈金。”
“但跟陈金配合双打,他中远台的弧圈能力,与陈金的暴力打法,一攻一守,相得益彰。”
“而且,配合默契,跑位灵活,就像是战场上背靠背杀敌的战友。”
更重要的是。
从张嘉豪的身上,马泷依稀看到了一位故人的影子。
“虽说张嘉豪是横板,可这中远台的弧圈能力,像极了我那个师弟。”
马泷嘴角微翘,一抹温暖的笑意,悄然浮现而出。
他哪知道,张嘉豪在魔都队时,曾受到“那位故人”的指点,所以两人的球风才会如此相似。
“这次世青赛,黄友政的参赛名额估计悬了。”
马泷心想。
虽然黄友政也是出身于京队,但实力如何,他自然门儿清。
全锦赛上,输给张嘉豪,便已是不言而喻了。
如今看到陈金和张嘉豪的双打训练,配合之默契,愈发觉得,张嘉豪确实比黄友政更有资格。
毕竟,两人争抢的参赛名额,是要跟陈配合双打。
一个半小时,很快过去。
眼见陈金和张嘉豪两人的双打配合,默契十足。
马泷当即主动提出:“任何比赛,训练是一回事,实战又是另外一回事。”
“你们训练得不错,可实战怎么样,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遛一遛。”
言下之意,再也明显不过。
而陈金和张嘉豪,也正有此意。
接下来。
马泷与谢名扬搭配,成为组合,跟陈张二人,进行对抗训练赛。
一来,马泷和谢名扬是临时组队,毫无默契可言。
二来,谢名扬本就不擅长双打。
再加上,陈金和张嘉豪的组合,有控制有输出,也有战术指挥,猛的一批。
纵然马泷再强,却也不似当年巅峰,以一人之力,终究独木难支。
打了五局,均以陈金和张嘉豪碾压获胜而告终。
“你们这对双打组合,有当年我和许炘那味儿了。”
马泷笑道。
这话从眼前这位“双打超级全满贯”的口中说出,含金量之高,毋庸置疑。
更何况,当年的龙蟒组合,在男双比赛中,是何等的统治力。
世界第一男双,名副其实!
迄今为止,即便是双打世排第一的向鹏、袁励岑组合,以及勒布伦兄弟,相较之下,也是拍马不及。
一席话,不但是对年轻后辈的期待,同时也是对自己过去的缅怀。
“感谢龙队。”
陈金和张嘉豪赶忙道,“多亏龙队你的指点,不然我们哪有这样的长进。”
“不用这么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