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7章 消炎三神药,大蒜素,青霉素,杨柳酸

其实刚才这名太医开口的时候,魏武就知道他问到点子上了。

若说古代死人最多的疾病排行,炎症绝对是能够稳占前三的存在。

虽然中医有各种药方,也有相当丰富的神奇手段。

但归根结底,它的那些药物,不是冲着细菌病毒这种微生物去的。

底层理论是通过药物去调节身体,让身体本身去对抗疾病。

用蟑螂来打个比喻,古代中药是根据蟑螂的生活习惯去改变家的环境。

比如把潮湿的环境,脏乱差的环境改变一下,蟑螂就消失了。

现代药物是用一瓶敌敌畏直接毒杀,但这个毒杀也有限。

比如说感冒,感冒实际上也是炎症,鼻腔或咽喉发炎,俗称上呼吸道感染。

百分之八十的病毒性感冒,人类其实是对它束手无策的。

药物只是缓解身体的不适不是灭杀病原体,是靠着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自愈。

剩下的百分之二十,是细菌性感冒,可以使用抗生素。

人体很强大,但也很弱小,有时候就算有中药调理,也没办法对抗所有炎症。

这时候就需要一些现代药物,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而魏武说的这三种,都是对炎症有着非常不错的效果。

然而对这些太医来说,这三个药物他们只能说是既熟悉又陌生。

大蒜他们知道,加上个素字就不懂了,杨柳他们也知道,加个酸字就懵逼了。

最后青霉素的青霉他们也明白,同样的道理,加个素就歇菜了。

就在太医们准备开口继续询问之时,徐太医先一步开口了。

“长乐伯,你说的这三种药物,是否就是从它们名称所代表之物中提取?”

“没错!”

魏武点点头心中暗赞:难怪人家能当太医令,这抓关键点的能力就是强。

得到魏武的肯定答案,徐太医再次开口说道:

“那能否请长乐伯细说此中门道与技巧?”

“自无不可。”

给出肯定的回答后,魏武又继续说道:

“我就从杨柳酸开始说吧!柳树的嫩枝和树皮之中含有一种叫水杨酸的物质。”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放在水里煮,将其煮沸过滤就得到水杨酸溶液,有止痛消炎之效。”

魏武这边刚说完,徐太医立刻就点头接过话茬。

“然也,神农本草经记载,柳之根、皮、枝、叶均可入药,有祛痰明目,清热解毒之效!”

说完徐太医又再次看向魏武询问。

“那大蒜素,是否也是将大蒜放入水中煮沸即可提取?”

“不是。”

魏武摇了摇头否定,随后开口解释。

“新鲜的大蒜不含大蒜素,需要先将其碾碎静置一炷香时间,然后加水放入蒸馏容器内。”

“徐太医应该对酿酒有一些了解吧!没错,就是和提取酒液的方式一样,蒸馏冷凝。”

“但要注意的是,蒸馏时的温度不可过高,只能以七成到七成半的沸水热度才行。”

“通过蒸馏冷凝出来的金黄色液体便是大蒜素,此药内服是最好但亦可外敷。”

说到这里,魏武刚要继续说青霉素,但突然想起两个很重要的问题。

“对了,大蒜素的存放时间不长,常温环境下超过两个时辰,药效就会消失。”

“不过在寒冷但不结冰的环境下可以长时间保存,只是具体时间我也不是很了解。”

“对了,大蒜素的用量需要注意精准,一日三次,每次份量不得超过一厘。”

(明朝一两以下重量单位是十进制,一两十钱,一钱十分,一分十厘,一两=37.3克。)

听到魏武说的份量,太医们只觉得头皮一阵发麻,这么小的份量可不好控制。

但就在这个时候,徐太医一句话却点醒了他们。

“份量倒是简单,服药之时只需用筷子沾一滴水,差不多应该就有这个份量了。”

说完徐太医又看着魏武,虽然没说话,但魏武也明白他在等后续。

“青霉素的制取更加复杂,主要就是从发霉的食物上提取霉菌,必须得是青霉。”

“然后煮一锅牛肉汤,加入蹄筋不加调料,等它凉了凝固成肉冻用陶碗分装起来。”

“再用蒸煮过的木棍,从口中上腭获取一些微生物菌群,将它们放在那些肉冻上。”

“之后从水果食物上收集青

不想错过《大明:我每天收到一个未来的快递》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