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江南织造厂慌了
今年的棉花产量这么高,但凡元盛使一点小手段,就能把价格打下来,但是元盛没有。搜索本文首发: 拉小书网 laxsw.com元家直接把实价告诉了他们!这怎能让他们不感动。活该元家越来越有钱!像元家这样的有钱人越多越好,他们也能跟着过好日子!“来福叔,咱们祖坟上冒青烟了,跟您在一个村,有您老在,我们跟着沾光了。”“叔!元家就是这个”孙桥竖起大拇指,“在整个大乾都是独一份。”孙桥从来没出过涞源县,但是不妨碍他拍马屁。“元宝这孩子仁义啊,都说三岁看老,他小时候就处处为乡亲们着想。”“就是,我就没见过这么懂事的孩子,从小就讨人喜欢,跟个小仙童一样。”“元宝这孩子面相好,不知道未来得多有出息呢!”村民们显然忘了元盛之前的名声,仿佛元盛从最初就是这么耀眼。关于元盛小时候多么有出息的传闻可多了,经过多次加工改编,已经传出山后村,青山镇,甚至涞源县。如今在整个冀州元家都有名,元盛也有名。元来福听着大家的夸赞,心中美滋滋,元家就是这么好!他儿子像他,从小就是个宝!……元家的织造厂,已经扩大了四倍。李天华帮元家买入了更多生活贫苦的妇女,这些女人经过培训学习,很快适应了新生活,融入了织造厂幸福的新生活。李天华的妻子王俊英武功高强,本就是巾帼英雄,她对祝晨曦主持管理织造厂,为这么多可怜女人构建温暖的家,十分钦佩。祝晨曦十分欣赏王俊英的英姿飒爽,武功高强,两个反差颇大的人,成为了闺中密友。同时,元家已经通过从江南引入的女工,掌握了一部分丝绸的制作方法,祝晨曦正在研究丝绸的制造工艺,以求改良。织造厂的机器和女工已经准备好,就等待收购大量棉花进来,对整个大乾的布匹市场发起攻击。青山镇种植棉花的百姓们得到准信,知道元家收购棉花的价格,原本忐忑的心情,变成狂喜。其他地区的百姓还不知道,心情一直忐忑不安,唯恐赔大钱。辛苦好几个月,最后亏了,就太心痛了。直到元家派人来收购棉花,所有种植棉花的百姓都乐疯了!几乎所有人在心中都感恩元家,今年种的棉花那么多,元盛用这么高的价格,真的能吃下所有的棉花吗?从此,元家就是他们心中的风向标,跟着元家走,绝对没错!绝大部分人感恩,赶快将地里的棉花都卖了,还有极小一部分人,觉得元家用这个价格收棉花,一定是因为棉花能为元家赚来更多的钱。说明元家需要这些棉花,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不等一等,等着元家高价收之后再卖呢。 这一小部分丝毫没有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像之前那些卖辣椒的人一样贪婪,想要赚取更多。人性如此,即使这样的行为再重复十次百次,还是会有人如此,因为这部分人不懂感恩,无法克制贪婪的本性。当然,这部分元家自然也不惯着。元家的操作,直接把那些棉花收购商干懵逼了。冀州本来不是棉花的大产区,今年他们得到消息,知道冀州有许多百姓,跟风种植了大片的棉花,简直可以用漫山遍野来形容。棉花大丰收,产量增加数倍,按照市场经验,棉花的价格一定大跌,棉花商们都准备好用一文钱一斤的价格收购了。有些棉花商更是准备用半文钱一斤的价格收购。没想到元家不但没按照去年的价格收,还稍微涨了一些价格!这些棉花商看不懂,元家明明可以节省大量的银子,却要高价买!!!自然,冀州绝大部分棉花都进入了元氏织造厂。涞源县,河源县,涞水县三个县的百姓,因为跟着元家种植棉花,生活水平有了直线上升,如今大家不但吃得饱,穿得暖,还吃得好,对比其他州的生活,幸福多了。李秘通过信件得知此事,心中激荡,这就是元盛啊!之前的天花疫病,如果没有元盛,大乾的整个历史怕要改写,元盛以一人之力,拯救大乾于水火。对于如此功劳,元盛却云淡风轻。如今,元盛改良织布机,提高了棉布的质量,降低了棉布的价格,让利给种地的农民,帮助万千农民百姓提高了收入。这就是他的好学生元盛啊!大乾有这样的人才,李秘对大乾的未来充满希望!李秘心想,他要为元盛保驾护航,不惜一切代价!不惜一切代价!随后,李秘拿起桌上的毛笔,铺开宣纸,开始给晋冀党的重要人物写信。……元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