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骄子,门第又好,实在看不起元盛的出身。
据他观察,崔时年从未将元盛当成对手,但根据学子们的推断,元盛这次考试获得案首的机会很大,这己经让崔时年十分不爽。
崔时年多次当众反驳这种推测。
“元盛,我跟他是同窗,他的诗赋十分平庸,我们石鼓书院的月考,他他也只是进前十名而己。”
“如果你们说他考中举人,我倒是相信,但如果说他考中案首,我第一个不信。”
崔时年和元盛是同窗,他当众如此说元盛,己经十分得罪人,但崔时年还是说了,说明他己经忍无可忍,他完全无法接受元盛是案首这件事。
等红榜出来,他再撺掇撺掇,也许不用好处,崔时年就会成为一把为他冲锋陷阵的好刀。
想到此,张晋笑着摇了摇头,清河县崔家的后辈是越发平庸了。
淮南郡城的几乎所有人,都在等待红榜贴出。
首先这是各大新闻,人们闲着没事,这是一个重要谈资。其次,很多人押注了,如果押中了肯定会大赚一笔。
放榜日,天还没亮,试院墙外己经人山人海,挤满了人,就等着成绩出来。
几个衙役拿着浆糊刷子,将几张红榜贴到墙上。
乡试除了正榜还有副榜,正榜就是正统的举人出身,副榜是录取举人之外的六十名学子。
他们没有举人功名,但属于有望考中举人的学子,方便学生评估自己的真实排名。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副榜上的学生也可以像正榜的举人一样,去京都国子监读书,国子监的教学水平自然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