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5章 过年

周家在村子里的族人也不少,一整个宗族,至少有一两百来号人,这些人一块儿不比他们二十来号,还有老弱妇孺的强上不少。

赵大成他们人虽然少,但是峡谷那地方易守难攻,安全性和隐蔽性都不错,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更何况,就算有人进到山里,多半也是流民,不太可能会有军队或者衙役大规模的进去山里,他们能应付大多数情况。

夫妻俩脑中思索一遍,算是镇定下来,继续有条不紊的生活。

不过经过征兵这一茬事儿,县里的粮食涨价的速度倒是慢下了一些,

虽然讽刺,但确实家里去了重要的劳动力,粮食也省下来一些。

村子里好些以银代役的人家元气大伤,数九隆冬了,还在山里河里寻摸,学着流民在河里、瑶塘里捞鱼,然后去镇上换点儿铜板,千方百计的活下去,活得再长一点儿,又再长一点儿。

流民这一回没有被征兵,但是随着数九寒天的来临,还是有不少流民再无知无觉中,悄无声息的死在了漏风的破草屋里。

过了很长时间才被村子里人发现,也不过一床破席子,草草就被埋葬了,连个名姓都没有人记得,人家提起,都是“那个流民”,自身难保的村民们没人愿意打听,也没人愿意记得他家乡是哪里,姓甚名谁,他们最在意的香火,自然是无人供奉的。

对比一些流民,他算是幸运的,因为他没有死在半路,尸体没有被野狗或者活人撕咬,而是活着走到安定的地方,但是他却不幸的死在了冰天雪地里,也不过草草收场。

这世道压弯了百姓的腰杆,更让无数黎明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横尸遍野,多少人奔着活下去的希望远走,却无声无息的死在路途,无人问津。

但是活着人依然还要坚强而努力的活下去,心中怀着安稳的想象。

天寒地冻的日子里,瑶塘村终于还是走进了新年的欢乐中,好多人家压下心中的悲伤,尽力准备着过年的年货,虔诚的祭拜,希望祖宗保佑,离家的儿男能够平安归家,来年风调雨顺,阖家安康,无病无灾。

赵大成家也积极的准备起年货,他驾着骡车带着小石头和林兰华去县里逛了一大圈,但是县里人较之前少了不少,好多摊子也没了,林兰华爱吃的那家包子摊和烧饼摊都不见了。

街上的人大都行色匆匆,愁眉苦脸,根本没个聊天吹牛的人,但是林兰华心中还是游兴不减,只不过没有在面上表现出来。

她兴味十足的看着街上各种好吃,应有尽有,她给小石头和娘家的侄子侄女买了些糖葫芦,还买了不少各式的糕点、小食、蜜饯以及糖果,

价格便宜些的有糯米糕、板栗酥、绿豆糕,蝴蝶酥,价高一些的枣泥山药糕、梅花烙等,林兰华趁着过年一样买了一些尝一尝,还有松子糖、玫瑰蜜、桂花露等等各色的糖果。

这些东西都是县城里达官贵人家里食用的,林兰华一股脑买了不少,店里的伙计看着两人的衣着还担心他们逗他玩,结果没想到林兰华他们出手大方,一出手就买了二两银子的东西,伙计把零头抹了,还给他们送了一包店铺里的各色试吃。

当然东西以往并不是这样价贵,是粮食涨价了,糕点这些也跟着涨价,店铺做出来的也少,估计也是怕卖不完。

三人又在县里买了些酒、盐、瓜子花生、炒豆子......

林兰华遇到县里有人卖羊肉,买了些羊肉回家。

水果、牛肉这些是没有的,不过临水县有人种甘蔗,他们买了些甘蔗回家。

粮铺还是老样子,即使是过年,每人还是只能买两斗粮食,粮价是二百五十六文钱一斗,比以前高了两倍不止了。

但是排队买粮食的人还是不少,好些人,买了粮食就匆匆回家了,没有在繁华热闹的街上逗留。

赵大成他们今天没有去排队买粮食,买了该买的东西,他们就赶着骡车回家了,家里就赵大娘一个人在家,他们心中不是很放心,想着尽早回家。

之前在家里呆的烦闷了,林兰华和赵大成穿上鹅绒的衣服,外面也裹得厚厚的,进了几趟山,循着痕迹找到了一窝野猪,有三头,他们叫上了林长胜和周二刚他们,一起进山把那窝野猪一锅端了,

在赵大成家里宰杀好,林家和周家分了一只野猪,一家有七八十斤的肉,

赵大成家里留了一只,另外一只送到县里五福楼换了七两银子。

赵大成叫上林父一家、林大伯一家和周二刚一家来家里吃了一顿杀猪饭,私下还给了林大伯家一大块猪肉。

林大伯自然知道了赵大成他们一块儿进山的事儿,心中羡慕,但是他也不后悔拘着自个儿的两个儿子,村子里以前活不下多少人去山里挣命

不想错过《穿越古代之靠山吃山》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