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区域,陪都,全国最高统帅部常申凯的办公室。
何敬之将东山区域的最新情况汇报给了常申凯,听完后,常申凯沉默了长达几分钟。
他背着手,走到了办公室的窗前,仿佛能够看到姜勤以一己之力,对抗日军的画面。
“凉西皮!一个姜勤拉起来的集团军竟然能在短短的半年之内,就收复了三座城池,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何敬之眼中闪过担心,毕竟东山这个地方连接着华国的南北两个区域。
也意味着姜勤他们面对的将是鬼子的全面包围。
“委座,鬼子往徐州方面集结了好几个师团还有皇协军,兵力累计已达数十万,这一次姜勤恐怕是插翅难逃了。”
常申凯何尝不知姜勤的境况,但现在的他属于自身难保。
鬼子紧逼宜昌,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要不是姜勤他们吸引了日军的注意力,恐怕此时的宜昌已经战火连天。
而当初为了延缓日军的进攻脚步,自己差点就下命令炸毁黄河花园口,成为千古罪人。
常申凯问道:“这个姜勤的部队调查清楚了吗?他们现在是什么情况?”
何敬之犹豫再三,出声回答:“委座,这个姜勤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渠道,不仅购买到了大量的重型机械,还建立起了一支体系完备的空军,并且我们之前派去的特使如今也下落不明......”
常申凯猛然转身,目光锐利如鹰,摸着胡子郑重地说道:“看来这支军队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厉害,敬之咱们之前的策略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委座何出此言?”
“敬之,如果换做是你,在这个年纪拥兵近十万,你还愿意屈居我的手下吗?”
一句话,直接让会议室内的气氛凝固。
何敬之是何许人也,立马听出了常申凯话里有话。
“委座,敬之对党国忠心耿耿,对委座更是绝无二心!”
但凡他今天说错话,明天他的位置就要被其他人取代。
自己家的委座,他何尝不了解?
“敬之,你别激动,我只是说说而已,对于这个姜勤,看来我们不能把他逼的太紧,这样吧,通电全国,追赠姜勤为少将师长,给他们一个独立师的编制,同时想尽一切办法向东山送去一批武器。”
“委座,您的意思是......”
常申凯叹气,眼下各战区节节败退,日军一路紧逼,更是准备对西南下手,差点包抄了他们的后路。
要不是姜勤这支部队在东山这个地方打得小鬼子后方不稳,小鬼子绝不可能停止进攻西南的步伐。
既然有这么一个傀儡帮自己挡住小鬼子的进攻,同时也能鼓舞全国上下抗日的士气,与其和对方交恶,不如将其笼络到自己这边。
“另外,让报社那帮家伙撰稿,给我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姜勤和他那支部队连续收复三座城池的新闻!”
......
同一时间,各地报社接到了统帅部的电报。
浦东某报社,主编看着手中的那份电报,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短短三个月,连续收复了三座城池,更是全歼了日军最为精锐的第13师团,好!好的很啊!”
他已经激动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对这支部队的赞扬。
主编挥舞着手中的电报,脸上的喜悦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他转身对编辑室的众人高声宣布这一喜讯。
编辑室内瞬间沸腾,年轻的记者们纷纷围拢过来,争相阅读电报内容,眼中闪烁着对英雄姜勤及其部队的敬仰与好奇。
一位女记者眼中含泪,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战场上姜勤英勇无畏的身影,她喃喃自语:“这是怎样的铁血男儿,竟能以少胜多,创造如此奇迹!”
整个编辑室被一股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所充盈。
甚至忍不住联想,如果能多来几支像姜勤这样的军队,那将小鬼子赶出华国还远嘛?
“快!把我接下来说的记录下来,明天的头版头条就发这个!”
“民族英雄虎贲劲旅,连续收复城池三座,将竹下支队赶出东山境内……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虎贲劲旅以雷霆之势,让侵华日军嚣张的气焰偃旗息鼓!”
画面转至繁忙的印刷车间,巨大的印刷机轰鸣着,一张张承载着最新战报的报纸被快速印制出来,油墨的香气与胜利的喜悦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