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建奴刚倒下,后面的建奴又扑了上来,守军毫不仁慈,又一轮齐射,毫不留情的打来。
这波建奴本想利用火绳枪装填的短暂空隙,直接冲上矮墙,与守军肉搏,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刚冲进缺口,就被明军又一轮齐射打的晕头转向,好似守军的火绳枪有连环射功能一般。
并非是明军的火绳枪现在就有了连环射功能,而是明军采用了一种新的战术。
有了充足的火绳枪之后,明军可以轻易的多人相配合一个战位,当甲士兵射击完后,当即离位装填,乙士兵旋即补了上来,乙士兵射击完后,也离位装填弹药,丙士兵则补上来,当丙士兵射击完毕后,甲士兵已经装填完成,继续接替丙士兵的位置。
如此周而复始,这样的话每个战位就能提供持续的射击火力。
这种战术叫做三段击,乃是明初大将沐英发明,这便是西方线列战术的雏形。
城墙上的明军也不含糊,甚至直接在城墙缺口处架起了几门小佛郎机炮,对着建奴一顿猛轰,另有一支为数众多的民壮,积极搬运土石,从城墙上抛下,填塞城墙缺口。
这些抛下的土石,既是填塞缺口的材料,也是打击建奴的锐器,渐渐地明军就稳住了阵脚,建奴虽然炸开了缺口,但怎么也攻不进来。
但建奴人数实在是太多,见这种穴城毁墙方法确实管用,一口气,在济南的四面城墙上掏了十几个洞,直接炸塌了十几处城墙。
喜欢叫你来平定天下,你却征服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