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上下必定知晓我军意图,会不会就此激发赵国军民心底的同仇敌忾之情。
如此一来,是否会对我们后续的谋划不利?”
“大王不必担忧,此次出兵,我们并非要将赵国一举歼灭。这一战,我军只需稍作试探,点到为止即可。
此番出兵的目的,便是要让那赵王丹深切意识到当下局势危急,使其陷入恐慌之中。”秦臻摆了摆手,解释道。
嬴政微微点头,若有所思,紧接着又开口问道:“待赵国因我秦国的军事压力而阵脚大乱之际,我大秦便可趁机提出谈判?”
“且谈判条件,便是让赵佾入秦为质?”嬴政接着问道。
秦臻点了点头,应道:“正是如此。彼时,赵国国内形势极为严峻,不仅要应对北方匈奴的频繁侵扰,边境百姓苦不堪言,还要承受我秦国的军事压力,腹背受敌,可谓是内忧外患。
在这般艰难的处境下,赵王丹为了能给赵国求得一丝喘息之机,大概率会答应让赵佾入秦为质。
毕竟,与赵国的存亡相比,一个赵佾的去留,显然是微不足道的。
只要赵佾一旦离开赵国,赵国国内便再无能够有力竞争王位之人。如此一来,那赵偃登上赵国王位便成了板上钉钉的定局。”
“若赵王丹坚决不答应,该如何是好?”嬴政面色凝重地问道。
“若他冥顽不灵,我们便加大攻势,联合匈奴,让赵国腹背受敌。然而,赵王丹为了保住赵国,理应不会走到那一步。”秦臻不紧不慢地说道,语气沉稳而自信。
嬴政听闻此言,眼中光芒大盛,猛地一拍桌案,紧接着高声赞道:“先生果然深谋远虑!此计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