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是正常品,还是残次品,不取决于商品本身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要看管理商品的人,想不想让它们成为残次品。
如果想,再好的东西也会出现质量问题。
王长友哈哈笑道:“兄弟,我还真有点事求你帮忙嗯,我家老三过几天就要结婚了,你能不能想办法,帮我弄八十斤鱼,最好是活鱼。”
都是自己人,王长友自然有什么说什么。
王家三个儿子,都在市里上班。
去年,老三认识了厂里的一名女技术员。
一来二去,两人看对了眼,处上了对象。
女技术员不是当地人。
父母于五十年代响应国家号召,举家从南方来到北方。
支援北大荒的外地建设者。
虽然在东北生活二十多年,不过吃饭口味和习俗,依旧偏向于南方。
按照女方家乡的习俗,婚宴必须有鱼,而且是活鱼。
这下子,王长友就有些发愁了。
弄几十斤的死鱼,冻鱼,王长友还能想想办法。
可要说几十斤活鱼。
思来想去,只能找陆远帮忙。
陆家庄后面有一条大河,里面的鱼虾肯定不少。
希望陆远发动村民,争取在三四天内,捕捞起码80斤活鱼。
知道现在是农忙时期,发动村民帮王长友干私活,陆远肯定有些为难。
因此,王长友才会想到给陆远送大粒盐。
陆远时常上山打猎。
每次打到猎物,必然会用盐将肉腌上。
相较于其他东西,送盐更能表达王长友的诚意。
“我还以为什么事,不就是几十斤活鱼吗,不用这么麻烦。我今天就能帮你把鱼搞到。”
“真的吗?!”
王长友大吃一惊。
陆远淡笑道:“王哥,要是别的事,肯定要费点功夫,要说捞鱼,别说几十斤,就算是上百斤,那也是小菜一碟。”
“太好了!小陆,你真是帮了我大忙。”
王长友大喜过望。
“你是不知道,这件事情真是愁死我了,要是弄个十几二十斤,我想想办法,卖卖这张脸,怎么样也能弄到,一下子要八十多斤,还真有点强人所难。”
“咱们的交通情况你知道,我即使从城里弄到几十斤肉,一路运到咱们公社,我估摸着路上起码要死一半。”
心头大石落了地,王长友打开话匣子,絮叨女方颇有些不近人情。
五十年代,上面重点发展东北的工业建设。
大批来自南方的工程师,技术专家举家搬迁到北方,参加东北的工业建设。
女方父母所在的工厂,半数职工来自同一个地方。
又因为是建厂元勋,过来参加婚宴的工人起码有一两百。
“你说说,一两百人过来吃席,这不是要吃死我嘛。”
说是这么说,王长友脸上满是喜色。
这么多人过来,可见女方父母在厂里的影响力有多大。
儿子娶了他家的闺女。
何愁不能步步高升。
女方老家位于长江边,只要办事摆酒,一定要有鱼。
还必须是鱼头鱼尾,保留完整的活鱼。
陆远也不磨叽,马上说出自己的办法。
想要打捞八十斤活鱼,势必要调动一大批村民帮着忙活。
农忙时节,谁都抽不开身。
因此,陆远准备另辟蹊径。
用炸药炸鱼。
“炸鱼?怎么炸鱼?”
王长友听得不明所以。
只知道打鱼捞鱼,听说别的地方,有人将接着电的电线放进水里,以这种方法电鱼。
就是没听说过炸鱼。
陆远大概讲了讲什么是炸鱼。
通过装在玻璃瓶的炸药,将鱼从水里炸出来。
“这不都炸死了吗?”
“除了少部分鱼会被当场炸死,剩下的鱼只会被炸晕,放到水里待一会,很快就能恢复清醒。”
陆远解释道。
炸鱼这种后世明令禁止的捕捞方式,首先出现在知青群体当中。
一直到八十年代,开始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
现阶段知道炸鱼的人少之又少。
村民兵排仓库有一定数量的炸药和雷管,这些东西不是军事装备,而是用来开山扩田的生产工具。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