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喜欢吃独食,而是他不想打搅其他军吏用餐。
尤其是早餐时,值夜军吏着急吃饭,饭后要补觉。
他若在的话,这些人吃饭慢吞吞的,影响效率。
赵基进入食堂,走的都是侧门通道。
里面有一盆清水,他简单洗漱后就坐在主位,拿起茶壶给自己倒茶。
喝茶吃饼之际,成何就引着秦宜禄、张辽进来,秦宜禄脸上还有伤痕,与张辽一起拱手:“拜见大司马。”“先坐。”
赵基伸出右手示意,就看向成何:“上饭菜,给文远、宜禄二位将军各上一壶甜酒解乏。”
“喏。”
成何转身离去,秦宜禄二人也不拒绝,落座后又是道谢。
赵基才问:“宛都方面如何了?”
张辽不语,秦宜禄取出吕布的回书双手捧着,回答:“业已平息,这是大将军手书。七月中旬时,大将军将督各军,护天子出征讨袁。”
一名卫士上前转递帛书,赵基翻开仔细阅读,嘴上说:“事情闹到这一步,也非天子所愿。”
天子肯定不乐意,今年袁术称号建制,天子又没有迫切亲政的意愿,自然不会支持公卿,更不会同意诸刘反抗吕布。
赵基折叠帛书塞入自己袖囊中,继续说:“稍后我会上表天子,声援大将军。原兖州刺史金尚被袁术所掳,前不久袁术命金尚向我传递使书。宜禄将军返回宛都时,将金尚一并带上。”
论资历,金尚也是可以补为九卿的,弄过去装点门面。
多几个合适的公卿备选人,吕布也能大胆拿掉一些隐患大的公卿。
朝廷就是个平台,公卿这伙人可以通过门生故吏发挥影响力,去改造吕布麾下的文武官吏;依靠这个平台,自己与吕布也能逐步将态度更保守的人塞进公卿班列里。
朝廷这个平台还不能垮,只有依托朝廷,才能更好,更低成本的控制中上层军吏、官员。
赵基表态支持吕布的任何清洗行动后,就去看张辽:“文远将军此来,是要配合我军夹击纪灵于汝阳?”
张辽拱手:“是,末将与魏扬祖先行出发,奉大将军令来中原助战。”
“既如此,那我就下令了。”
赵基略思考,就说:“今纪灵驻屯汝阳东郊,控扼颖水、驰道,无分兵之意。文远将军可攻略召陵、征羌、上蔡三县,以充实粮秣辎重。随后魏扬祖大军抵达,我希望魏扬祖驻守郾县,文远将军督兵攻拔汝阳。”
这些县邑的态度也是来回摇摆,基本上谁的军队先到,谁就能先抓到手里。
己方终究是奉天子、朝廷大义讨贼,所以各县官吏、豪强再恶心,也没几个敢硬抗的……先天道义不足,除非有足够的驻军做底气。
否则任何一个旗帜鲜明的反抗者,都有可能被周围乡党名正言顺、大义凛然的给刺杀掉。
这也是身为叛军的弱点,在没有取得绝对的军事优势时,周围的各县吏民是不敢直接、全力支持叛军的。
赵基安排给张辽的任务,说是攻略各县,实际上不需要攻坚,军队抵达就能接收。
理论上,军队足够多,可以将汝南中南部二十几个县陆续接收,可这没意义。
当魏越大军也抵达时,配合张辽封锁住叛军的渗透、影响力;再通过汝南郡府对余下各县下达人员、物资调集令。
这些人最多就是敷衍,找理由拖延,不提供物资支持;绝不可能去支持叛军。
这种也很好解决,派几支军队来回巡逻,将‘盗匪’肃清,各县迫于军事威胁,自会配合提供粮食与人力。
例如官渡之战时曹操乏粮,不是说那么大的颍川、汝南、两淮就真的没粮食了。
只是当地官民不看好曹操,拒绝提供,坐观成败。
而官渡战场,以及各处战线将曹操的机动兵力抽光,无法机动征粮。
官渡一战就是那么凶险,曹操连征粮队都投到了一线……这种情况下,后方各县更是不会主动输运粮食。
目前袁术叛军不敢野战,己方又有足够的机动兵力,所以可以直接抽汝颖各县的粮食、人力。
面对赵基这个很正常的军令,张辽起身拱手:“末将领命。”
此前赵基、张辽没有接触过,可去年赵基撤军回去组织孝廉名额时,以张辽兄长奉养母亲行为纯孝为理由,举其兄为孝子。
张辽的兄长也通过公府考核,被司徒赵温征为掾属,有了孝廉、公府出身,下一步就是外放县令长,未来保底两千石。
张辽落座后,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