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1章 好帮手主动上门

卢象升已决定离开洛阳,赴山东,解决目前山东存在的问题。

这一日,众人开始收拾行李,准备明日出发。

卢象升在书房查看各地送来的报告。

这段时间,卢象升的工作,主要是他刚上任提出来的那六项措施,以及屯田的春耕。

对付农民军,自已辖区的重点区域,就是河南。

河南的卫所如果兵力配齐,武器配齐,军饷及时发放,训练得当的话,还是能够抵挡住他们的。

福王府送来了五十万两。卢象升给他们出具了借据。

按照卢象升的要求,各地的借款,统一交给当地的总兵。

由总兵按照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用于拖欠的军饷,用于招新兵,用于购置农具,等等。

至于武器,卢象升的想法是,建造一座兵工厂,生产各种冷兵器和火器。

可是,这需要上报朝廷,需要朝廷同意。

报告是打上去了,但是至今没有回复。

眼下只能是求助于京城的兵仗局了。

但是,人家负责全国的军队,不可能优先供应你的辖区。

上次,那是因为清军入关,战况紧急,崇祯皇帝下了令,兵仗局才为卢象升赶制了一批武器。

卢象升正在研究工作。小玉来报,有人求见。

这个时候,还有人来找自已。

卢象升接过小玉递过来的拜帖,打开一看,是吕维祺。

虽然卢象升和吕维祺没有交集,但是还是知道这个人的。

早年,吕维祺因为得罪魏忠贤,辞官归乡。

崇祯皇帝继位后,让其恢复官职,并任南京兵部尚书。

因为剿匪不力,回到了家乡洛阳居住。

据记载,两年后,李自成攻打洛阳时,吕维祺曾劝福王朱常洵,让他出钱,帮助守洛阳城。

福王朱常洵没有听他的话。

吕维祺散尽家财,设局赈济。

洛阳城被李自成攻陷后,吕维祺被俘。

农民军中有认识的他,就打算放了他。

可是吕维祺选择了自杀。

吕维祺的亲家,王铎。卢象升倒是认识。

王铎和卢象升,都是天启二年的进士。

卢象升知道,去年底,自已正在抵御清军的时候,王铎曾两度上疏,请求省亲。回到了孟津。

由于卢象升工作繁重,没有时间与王铎相见。

莫非吕维祺前来,是受王铎所托。

不管是因为什么,这个吕维祺,还是要见的。

吕维祺虽然现在是平民,但是比卢象升年长。

卢象升还是非常有礼貌的,等候在书房前。

过不多时,小玉引领着一个人进来了。

五十多岁,山羊胡,眼睛炯炯有神。

一见面,来人就行礼,道:“草民吕维祺,拜见卢大人。”

卢象升赶忙扶起,说道:“吕大人。不必多礼。请进。”

说完,就引领吕维祺,进了书房。

卢象升问道:“吕大人前来,不知有何指教?”

吕维祺回道:“实不相瞒。我是听说卢大人为了补齐拖欠的军饷,竟然以个人名义,向大家借钱,还付给利息。此举吕某十分钦佩。我这次来,除了表达钦佩之情外,也想尽一点绵薄之力。无偿借您一千两,不要利息。只是银两太沉,麻烦卢大人安排人随我回府取来。”

卢象升颇为感动。

如果大明的藩王、勋贵、外戚、官员、武将等,都能像吕维祺这样,何愁不能强国。

不过仅靠大家的借款,也只能是解决了燃眉之急。

你不可能一直让大家借钱吧。

即便是一直借,大家也同意借。

高额的利息,也会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入不敷出,迟早会出事。

至于银两太沉,不方便携带。这个问题,太祖皇帝时期,就已经解决了。

那就是发行宝钞。

可惜没有金本位思想,无限制地滥发宝钞,导致贬值加剧。最后越来越不值钱了。百姓纷纷弃用。

大明缺钱。经济方面需要改良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卢象升现在是保定总督,职权范围内没有这项。因此,也只是干着急。

如果上疏提建议,也会被人误以为别有用心。

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令自已陷入不利地位。

得不偿失呀。

卢象升说道:“吕大人。您的好意,我心领了。现在军队虽然缺钱,你也是为国家着想。要么你少借点吧。五百两如

不想错过《大明:卢象升力挽狂澜》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