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风宴上,吕维祺和李朴庆祝此次交易成功。
一个良好的开始,必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
也将带来滚滚财源。
双方都很高兴。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李朴夸赞道:“吕兄。你可真是手眼通天。竟然如期带来这么多货物。”
吕维祺回道:“虽然朝廷不允许。不过我有路子。无论做什么,无非一个利字当先。上下打点好,自然就没有问题了。”
这番话,说得合情合理。
李朴之前听说了一些关于大明的情况。
对于这个东方大国,现如今已经是江河日下。
没有了往日的雄姿。
要不然,也不会眼瞅着大清的侵占,而无动于衷。
不过,生意还是要做的。
第二日,货物全部搬运完毕。
双方人员也都核实完毕了。
对于卢象升的付款方式。
李朴是赞同的。
这样的确能缓解自已的资金压力。
因为,接下来的运输,以及打点相关人员,都是需要钱的。
当然了,李朴也从平壤调来了一批货。
双方谈妥价格,抵顶了一部分货款。
这批货,绝大多数都是来自辽东地区的野山参、貂皮等珍贵物品。
由于辽东已被大清占领。
虽然大明与其在民间还有些往来,但是极少。
因此,来自辽东的货物,必然能够卖上好价钱。
双方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加深。
吕维祺与李朴交接完毕,货款付清。
就率领船队返航了。
送走了吕维祺一行,卢象升就在登州加紧训练军队。
虎大威在保定训练的那四个卫,基本已经成型。
接下来就是进一步的训练。
如果到了战场上,会增加实战经验。
而放在济南府的那个卫所,则是可以随时出动。
卢象升就命张汝荐率领这支卫所赶奔河南南阳府新野县驻扎。
如果张献忠在谷城反叛的话。
这支卫所就可以成为抵挡叛军攻打河南的第一道屏障。
至于进入湖广,参与平叛,那得朝廷那边下令。
作为保定总督,是无权擅自派兵奔赴湖广的。
至于虎大威正在训练的那四个卫所。
卢象升让其率领两个卫奔赴河南朱阳关。
此地距离潼关不远。
如果李自成从商洛山出来,攻打潼关的话,可以进行支援。
如果陕西方面求援,朝廷允许河南军队增援的话,这两个卫所,可以马上增援。
从湖广和陕西传来的消息。
张献忠和李自成都活得好好的。
他们下一步,必然要反叛。
朝廷这帮人,还有当地的官员,无动于衷。
卢象升也没有办法。
只能是被动应对。
分派完这两路人马后,卢象升开始谋划扩大海上贸易规模。
吕维祺带着两个门徒去了朝鲜。
眼下自已手里,又出现了无人可用的问题。
小玉常伴身边,自然知道他为此事发愁。
就建议道:“大人。你记不记得咱们去高阳县祭拜孙大人。遇到的那个典史。不妨邀他前来帮忙。我看他挺机灵的。”
卢象升对这个典史印象深刻。
此人名叫周震。是高阳县典史。
当时,高阳县的捕快故意刁难自已。
双方发生了冲突。
是这个周震出面,解决了此事。
此人的确十分适合。
于是,卢象升特意修书一封,邀请周震前来帮忙。
卢象升将信件交给侍卫后,对小玉说道:“人家毕竟是典史。属于朝廷命官。他并不一定对我的邀请感兴趣。只能是看他的决定了。”
典史与县令、县丞一样,都属于官的序列。
和吏是有区别的。
官是可以往上升职的。
小玉说道:“那我们不妨从致仕,或者被罢官在家的官员挑选可用之人。
其实大人做的这件事情,也是在为朝廷做事。
我想,会有人愿意来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
自打天启年间开始,朝廷动不动就打发人回家了。
或者官员见官场黑暗,毅然回家的,也大有人在。
天启年间,是魏忠贤在朝廷残害忠良。
或被贬,或被罢,或者自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