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8章 九省督师卢象升

在卢象升看来,

杨嗣昌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策略,不仅劳民伤财,还收效甚微。

为了使这个策略得以实施,

在杨嗣昌的建议下,崇祯皇帝先后向百姓增加了剿饷和练饷。

这让百姓的负担进一步加剧。

再加上天灾人祸不断。

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加入到了叛军的队伍。

形成了恶性循环。

卢象升深知其弊端。

他的策略就不同于杨嗣昌。

缺钱,可以用其他办法。

但绝不能从百姓身上取。

这和抢劫,没有什么区别。

至于剿灭之策。

卢象升认为,粮草、军饷、武器装备充足,用不了那么多人,也用不了那么多钱。

以卢象升目前所训练成型的卫所。

凭借着强大的火力,和单兵作战能力。

绝对能做到以一敌十。

也就是说,一个百户所的兵力,就能与一个千户所数量的叛军相抗衡。

而且,不落下风。

甚至,还能反杀。

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早期的农民军,其实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他的优势是人数多,流动性强。

到了后期,一些军队的士兵也加入其中。

这才使他们的战斗力有了提升。

无论是百姓,还是士兵,

加入叛军,也是无奈之举。

其实,还是朝廷的策略出了问题。

因为,他们没有从“根”上解决问题。

杨嗣昌自打清军入塞,就没有一天好日子。

因为,他是主和派。

主张对清议和,这样就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镇压叛军这件事上。

想法很好。

可是操作起来,出了差头。

崇祯皇帝在朝堂上以这个问题策试众人。

杨嗣昌列举了历朝历代的一些历史事件,来说明和谈的重要性。

但多数人持反对意见。

崇祯皇帝也不敢明说。

只能让杨嗣昌秘密进行和谈。

时间一长,哪还能保密。

和谈一事逐渐公开化。

朝堂之上,双方各执一词。

吵的很厉害。

崇祯皇帝鉴于大多数人都反对,也不敢明确表态,支持议和。

导致此事不了了之。

这也使得清军入塞的发生。

后期,局势越来越恶化。

作为兵部尚书,自然是难辞其咎。

大臣们开始弹劾杨嗣昌。

崇祯皇帝不得已,先是连降三级。

后期又是,落职带冠视事。

杨嗣昌在这个时候,就有了离开朝堂的想法。

为此,他举荐傅宗龙为兵部尚书。

崇祯皇帝竟然答应了。

这也反映出,崇祯皇帝开始怀疑杨嗣昌的能力了。

此次,张献忠、李自成反叛。

崇祯皇帝将其一顿臭骂。

杨嗣昌更加不安。

因为,对张献忠进行招抚的熊文灿,那可是自已力荐之人。

现在出了岔子,自已难辞其咎。

更可恨的是,熊文灿只擅长招抚,不善于征讨。

这不,左良玉、罗岱等人大败。

朝廷言官的弹劾,又像雪花一样,落在了崇祯皇帝的御书桌上。

崇祯皇帝下令,剥夺熊文灿的官职。

对于熊文灿空下来的位置。

崇祯皇帝想到了那个几次提醒自已的卢象升。

在酝酿接替熊文灿人选时,

范复粹说道:“微臣认为。可以让卢象升接替熊文灿的位置。”

蔡国用也附和道:“臣附议。卢象升是合适人选。听说他在辖区做了大量工作。兵强马壮。由他带兵,定然能够剿灭叛军。”

薛国观则持反对意见,他说道:“皇上。微臣认为,卢大人刚刚担任保定总督。在辖区内干得有声有色。

这个时候,将他调到湖广。不妥。”

崇祯皇帝问道:“那你可有合适人选?”

薛国观回道:“臣举荐杨嗣昌。”

“杨嗣昌?”崇祯皇帝冷笑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熊文灿就是他举荐的。

当初我让他提醒熊文灿注意张献忠,结果呢?

张献忠又反了。

还有那个李自成。

他是怎么做的。这次又从商洛山中出来了。

不想错过《大明:卢象升力挽狂澜》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