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张献忠进入四川,
朝廷弹劾卢象升的奏折,
就没有停过。
好在,
是湖广当地的左良玉,没能拦住叛军。
卢象升也向朝廷进行了汇报。
另外,卢象升擒获叛军首领罗汝才,
将其押解入京。
也算是立了大功。
堵住了这帮人的嘴。
此次叛军攻占阆中,突破包围圈。
弹劾卢象升的奏折又多了起来。
有的人认为,叛军这么长时间没有被剿灭,
卢象升故意为之的。
他想通过镇压叛军,壮大自已的实力。
自打卢象升开始围剿叛军以来,
前后俘虏了三万多叛军。
都被他送往河南朱阳关。
交给了当地的军队训练。
孙传庭被他从牢里要走,
并没有直接上战场,
而是被卢象升派到那里练兵。
众所周知,
孙传庭练兵很厉害。
他在陕西时,
训练的军队战斗力非常强,
被称为“秦兵”。
与卢象升的“天雄军”,辽东的“关宁铁骑”,
统称为大明的精锐之师。
卢象升自身除了一万标兵外,
也训练了五个卫所的兵力。
再加上他是九省督师。
权力极大。
如果任由他这么发展下去,
自立为王,
那就危险了。
这番说词,
令生性多疑的崇祯皇帝,
有些如坐针毡。
薛国观、范复粹等人自然也听到了这些传闻。
尤其是薛国观,
他当即向崇祯皇帝进言,
现在必须采取行动,
遏制卢象升的发展势头,
晚了,
后果不堪设想。
崇祯皇帝召集内阁和六部尚书,
商讨弹劾卢象升一事,如何处理。
当然了。
不能明说如何限制卢象升的权利和兵力。
只能是借着弹劾一事,
研究此事罢了。
大家自然心知肚明。
崇祯皇帝身旁,摆着一人多高的奏折。
他说道:“朕这些日子收到了这么多弹劾卢象升的折子。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一些。
卢象升现在正在前方剿匪。
前期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现在叛军自打进入四川以来,
实力却越来越强。
竟然能够突破险要关隘,进入四川腹地。
大家的弹劾,
也不是没有道理。
诸位议议吧。此事怎么处理。”
吏部尚书谢升第一个站了出来,
他说道:“皇上。诸位大人。卢大人身为督师。他不一心剿匪,反而利用职权,抓捕俘虏,在后方练兵。
这是什么行径。
这是在壮大私人武装。
这可是大忌呀。
微臣认为,
应该免了他的督师,
由他人接替。”
大家都知道,谢升与薛国观走得很近。
他这么说,那是代表了薛国观的意思。
新进入内阁的姚明恭、张四知和魏照乘,
那可都是薛国观引荐的。
张四知自然附和谢升的话。
魏照乘也是如此。
倒是姚明恭没有表态。
兵部尚书傅宗龙站了出来。
说道:“皇上。临阵换将,那可是大忌呀。
卢大人现已抽到了湖广、河南、山东等地的军队,入川作战。
此次叛军之所以能够突破包围圈,
是四川总兵罗尚文没有严格执行卢大人的命令。
行动迟缓,让叛军有机可乘。”
户部尚书李代问,不住地咳嗽。
他自打担任户部尚书以来,
为朝廷筹措军饷,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废寝忘食。
由于过度劳累,
已经得了痿病。
多次请辞,崇祯皇帝就是不允。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家养病。
也听说了卢象升剿匪的情况。
当然了。朝廷这帮人的弹劾,也是知道的。
他很气愤。
今日皇上召集大家商讨此事。
李代问自然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