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劾越来越猛。卢象升整顿越来越深入。
负责招兵人员已经到北直隶、河南、山东、山西等地招兵去了。
卢象升特意安排人在京城及其附近的流民当中招募士兵。
流民因生活所迫,背井离乡,来到京城逃难。
有些人只是进行乞讨,或者打短工;
有些人则铤而走险,偷窃,甚至抢劫。
给京城的治安带来极大的挑战。
卢象升去兵部讨要拖欠的军饷。傅宗龙亲自接待卢象升。
他说道:“卢少保。现如今朝廷的财政还是捉襟见肘。辽东那边又拨了一大笔银子。兵部现在实在是拿不出多余的银子了。五万两。我顶多能拿出来五万两。”
傅宗龙说的是实情。五万两,那也是钱呀。
卢象升没有为难傅宗龙。
他听到傅宗龙谈到了辽东,
虽然卢象升也能听到一些关于辽东的信息,但是兵部知道的,要比自已多得多,
他就问道:“辽东现在是什么情况?”
傅宗龙回道:“清军已经将锦州城围了一个多月了。据祖大寿的上报,如果朝廷不能及时派援兵,城里的粮食是越来越少,迟早会被清军攻占。洪承畴那边正在组织救援,特向朝廷派兵支援辽东。”
卢象升说道:“前些日子,不是已经将平叛四卫等三万多人派过去了吗?为什么还要调兵。”
傅宗龙解释道:“洪承畴的意思是,清军此次不同于以往,来了大部队,而且是轮流进行包围。看架势是要长期围困锦州城。
初步统计,清军的兵力至少有十一万。所以,至少需要十三到十五万兵马,才能与之对战。”
“那朝廷是什么意思?”
傅宗龙说道:“朝廷正在讨论呢。不过现在已经命马科、唐通、王朴、左良玉等人率领人马增援辽东。”
“左良玉?我没有听错吧。这样的人也敢用?”卢象升感到难以置信。
当初,卢象升征讨张献忠时,就是这个左良玉放跑了张献忠。
卢象升只是免了他的职,并没有杀了他。也是觉得他是一代名将,对大明是有贡献的。
也将此事上报了朝廷。
这才多久,就起复了。
傅宗龙解释道:“我也是听说的。左将军自打被少保免职后,就想走京城的门路。曾托人找到我,我没答应。后来找的谢尚书。又找的薛阁老。”
原来如此。找的吏部尚书谢升,又搭上了薛国观。
不用说,钱没少花呀。
卢象升也不在意,说道:“就以我所训练的那些军队。平叛四卫有两万人。
完全可以与五万清军对战。只要用好了,解锦州之围是没有问题的。”
傅宗龙回道:“或许洪大人对其他部队不放心吧。不过您的意思,我转达给他了。稳扎稳打。”
卢象升说道:“期待洪大人能够驱除鞑虏。”
卢象升说的是真心话。无论是谁率军征讨清军。他都会去祝福的。
只要能将清军赶出辽东,卢象升都是支持的。
拯救大明朝,绝不可能仅靠他卢象升一个人。需要很多人去努力,去奋斗。
卢象升接下来又先后去了军器局和兵仗局。
军器局隶属于工部,兵仗局则是宦官官署内八局之一。
京营所需武器装备还在统计当中。
卢象升知道,即便是确定了最终数量,军器局和兵仗局也无法满足供应。
现在是想提前沟通,争取提早获得。能多获得,就多获得。
虽然没有达到卢象升的预期,但是军器局和兵仗局还是答应为京营补充一些武器装备。
尤其是卢象升十分重视的火器。兵仗局能够提供六千支枪、二十门大炮。
不是不想多提供,而是原材料有限。
明朝还是农业大国。工业和手工业还不发达。
采矿业非常弱。交通业也不发达。
需要改革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身为京营统领,卢象升有心无力。总不能对六部的工作,指手画脚吧。
自已仅仅是整顿京营,就被这帮人如此弹劾。
这要是对六部的工作进行干预的话,那自已就得横着离开京城。
管不了那么多了。
卢象升从兵仗局出来,已经很晚了。城门已关,只能是留在城里住了。
卢象升没有带多少人。仅有陈赢和两名侍卫。一行四人。
在京城,自已是安全的。且不说这里是大明的都城。街上有五城兵马司在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