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这四路兵马,卢象升开始慰问伤兵,组织人修缮宁远城,补充兵员,为前线士兵运输粮食,安排人到周边寻找逃走的百姓。
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卢象升一直干到曹变蛟赶到宁远城。
曹变蛟的到来,使得明军实力大增。整整六个营,三万人。
随行的,还有卢象升安排的最后一路人马,负责运输火炮、粮草辎重的战车营。
这路人马原本是四个营。为了支援前线,负责这路人马的王光恩与曹变蛟一商量,就调了一个战车营,带着火炮等前线急需的物资,跟随曹变蛟的大军同行。
这批物资的送达,可以说,解了燃眉之急。
火炮那可是攻城利器。有了火炮,那接下来攻打锦州城,就更容易了。
卢象升就命曹变蛟率领本部人马,带着足够的火炮、粮草,前往锦州与傅宗龙会合。攻打锦州城。
临行前,卢象升叮嘱道:“曹将军。现已查明,驻守锦州城的是多尔衮。此人十分厉害。你与傅大人一定要多商量,勤沟通,务必团结一心,拿下锦州。”
曹变蛟正色道:“请卢少保放心。卑职一定拿下锦州城,活捉多尔衮。”
送走了曹变蛟一行。
卢象升又开始向京城求援。修缮城池,这个工程量是很大的。现在仅仅是宁远城。自已手下这帮人还够用。
接下来,陆陆续续收复的各地,都需要修缮。那需要的人手,就更多了。
专业的事情,还得专业的人来干。工匠是必不可少的。仅从辽东当地招募,远远不够。
只能是向朝廷禀报此事。
自打卢象升率领京营驰援辽东。朝廷密切关注着辽东战局。
有些人甚至开始往江南转移资产。担心清军一鼓作气攻破山海关,一鼓作气攻占京城。
可以说,京城里人心惶惶。
洪承畴率领八总兵,十三万精锐部队,都败了。
卢象升这刚刚整顿的十万京营部队,又怎么是清军的对手。
有些人甚至都准备好了弹劾卢象升的折子。只要辽东那边传来卢象升战败的消息,就立刻进行弹劾。
这如果传到卢象升耳朵里,还不得被气吐血呀。
薛国观、张四知、谢升等人更是幸灾乐祸。
在他们眼里,辽东就是一个天坑。谁去谁得陷进去。
自打萨尔浒之战开始,有几人能够得以全身而退的。绝大多数,要么战死,要么下狱,要么罢官。
几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所以,卢象升傻乎乎地前往辽东。那就是找死。
就连被锦衣卫关入诏狱的范永斗,都听说卢象升前往辽东了。
他听说后,也是认为,卢象升此次是凶多吉少。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大家虽然关注辽东战局,但都十分悲观。
首先,宁远城失守的消息率先传到京城。
崇祯皇帝认为,辽东局势无法扭转了。耗费巨资建造的关宁锦防线,这么多年都能一直坚挺,抵御清军。
现在就连最重要的一环,宁远都失守了。
只剩下了山海关一处关隘了。卢象升率领十万精英部队,守住山海关。
只要清军不能攻破山海关,就会自动退兵。那么,这就是胜利。
不得不说,崇祯皇帝的目标定得十分低,也十分现实。
不过薛国观、谢升、陈新甲等人却并不想放过卢象升。
他们纷纷向崇祯皇帝建言,应该让卢象升率领大军,收复宁远。
只有收复宁远,才能确保京城的安全。
因为,山海关是守护京师的最后一道屏障。让其暴露在清军面前,迟早会被攻破的。
可以说,这几个人毫无底线。为了泄私愤,不顾将士们的死活。
崇祯皇帝起初犹豫不决,后来架不住这帮人的忽悠,下定决心,让卢象升收复宁远。
刚要下旨。从辽东传来了消息。卢象升仅用两日就把宁远城收复了。
这时,朝廷中的一些大臣开始吹嘘薛国观、张四知、谢升等人真是英明。提出的建议,完全正确。
倒是对卢象升的功劳,只是一语带过,甚至不提。
崇祯皇帝听说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他当即派人前往辽东,犒劳军队,勉励大家。
当然了。卢象升提出的工匠一事,崇祯皇帝责令工部抓紧时间调拨工匠,限期送往辽东。
至于粮草辎重、武器装备等,更是优先供应辽东。
对于这一点,薛国观等人倒是没敢从中作梗。
卢象升可没有闲情逸致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