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知道整顿军务的难度。郑崇俭说的是实情。
他劝慰道:“尽最大努力去做,就是了。有什么问题,直接向朝廷禀报。争取皇上和内阁的支持。有些事情,也不是必须全部做到。水至清则无鱼。”
郑崇俭知道,这六项措施,看似十分简单,其实做起来,会很难。卢象升说得对,只能是尽量去做。
卢象升继续说道:“如果清军胆敢入塞。郑大人如果信得过我,可以通知我一声,我率军增援。不过,清军一般都会从蓟州那边入塞。从宣府这边入塞,可能性不大。”
要知道,崇祯十一年清军入塞,就是从墙子岭和青山口进来的。蓟辽总督吴阿衡战死。
郑崇俭担忧道:“实不相瞒。我就是担心。如果蓟州那边挡住了清军。清军就有可能从宣府这边入塞。
即便是从蓟州入塞,我也得带兵入京勤王。
总之,十分不好干呀。”
卢象升听完,想起了自已穿越前,卢象升的经历。
但是卢象升被陈新甲接替宣大总督。崇祯皇帝让他戴罪立功,带兵进京勤王。
因为与高起潜不和,再加上手下人不给力,最后在巨鹿战死。
卢象升想了想,说道:“郑大人。这样吧。我送你二十万白银,两千支燧发枪,三十门火炮。希望能够起点作用。”
郑崇俭激动地说道:“卢少保。多谢。这份情,我记下了。”
卢象升不希望郑崇俭重蹈覆辙,像他一样,被迫战死沙场。
送的这些东西,绝对能解燃眉之急。
当然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卢象升临走时,说道:“我会在延绥镇的府谷,安排一支军队。如果郑大人有什么需要,可以派人向通知他们。
他们第一时间会去帮忙的。”
府谷往东,就是山西了。
郑崇俭还能说什么。一直将卢象升送出了三十里地。
在卢象升的一再婉拒下,郑崇俭才不再相送,北上赴任。
卢象升则直奔陕西上任。
三边总督始设于弘治年间。全称为“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一员”。
负责陕西、甘肃、延绥、宁夏军务。由左都御史王越担任。
后期,或罢或设。嘉靖七年改为总制。嘉靖十九年改为总督。
节制延绥巡抚、甘肃巡抚、陕西巡抚和宁夏巡抚以及延绥、宁夏、陕西、甘肃四总兵。
三边总督出了很多名人。比如杨一清、曾铣、秦紘、王琼等。
明朝的版图最鼎盛的时期,就是永乐年间。不仅在东北设置奴儿干都司,还将安南灭掉,设置交趾布政使司。
西南方向,将施粥田氏土司灭掉,改土归流,设置贵州省。
西北方向则是蒙古的关西七部归顺大明。明成祖朱棣册封了七个卫。哈密卫被认为是大明的最西端。
可惜好景不长。后人称道的“仁宣之治”时期,东北的奴儿干都司被撤销。明军从交趾撤军,安南复国。交趾布政使司也被迫撤销。
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由盛转衰。北方的局势,一年不如一年。
天顺、成化年间,漠南蒙古占据了河套地区。
到了嘉靖年间,吐鲁番汗国攻陷了哈密卫。自此,明朝疆域退到了嘉峪关。
后期,漠西蒙古又进入青海。三边总督的防区,在大明西边只有一段狭长地带。
卢象升对于朝廷突然将自已调离辽东,有抵触,有不满。
京城再次遇刺,小玉等人被杀,更是令其冲动地调兵进京城,以及与锦衣卫发生了冲突。
官员弹劾卢象升的折子,又雪花般地进了宫。
崇祯皇帝留中不发。希望冷处理此事。
卢象升出了京城,一路上情绪渐渐平静下来。
傅宗龙在辽东坐镇。加上自已给予他的将士们。守住辽东没有问题。
短时期内,满清内部争夺下一任汗位,已经有了苗头。皇太极身体每况愈下,死掉是迟早的事情。
卢象升将张翼留在了辽东,秘密调查满清及辽东方面的情况。
因为他知道,自已迟早还会回到辽东的。
对于即将赴任的三边总督。卢象升对这个职位,还是知道一些。
他最为称道的是,嘉靖年间的曾铣。
此人两次向朝廷建议收复河套地区。获得了当时的内阁首辅夏言的支持。
可惜嘉靖皇帝犹豫不决。严嵩等人为了搞垮夏言,就利用了此事。
最后的结果是,夏言、曾铣双双被杀。收复河套一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对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