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80章 十一万人能胜任

不知不觉中,时间进入到了崇祯十三年四月。

经过陕西各地的不懈努力,先后完成了军队人数核实工作,以及屯田清退工作。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果然如卢象升所料,各地清查的结果显示,整体来看,实际人数仅占名册人数的一半左右。这里面还不包括那些老弱病残,已经不适宜在军队中的人员。

如果把这部分人扣除的话,能有个三四成合格人员就不错了。

除了卫所糜烂之外,这些年不断抽调军队支援辽东,平定叛军,也是重要原因。

这还是按照万历年间核定的兵员来确定的。如果按照早期的兵员数量来算的话,缺员更多。

例如,延绥镇,早期应有士兵八万多人。后期因为东胜卫内迁,放弃黄河防御,撤退到皇甫川、定边营一线。

兵员也减少了许多。到了万历年间,应有五万多人。整整减少了三万人。

即便是五万人的标准,现在查实,仅剩两万多人。如果将老弱病残扣除的话,剩下的人员不足两万人。

宁夏镇、甘肃镇和固原镇,情况差不多。

这样的军队,军饷供应不上,武器装备、粮草辎重不足,怎能抵御外敌入侵。

人员确定了。吃空饷的数额也就随之能够确定了。进一步延伸,克扣军饷的行为也暴露了出来。

好在卢象升早就下令,主动交代,既往不咎。一些军官主动自首,退还了赃款。

不过也有一些军官将钱都花了,无法一次性退还。

对于这种情况,卢象升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允许他们今后分期退还。从每月的军饷里面扣。

这个举措,极大地稳定了军队。

如果逼的太紧,很容易出现哗变的情况。

因为卢象升初来乍到,根本无法掌控军队。

这可不是卢象升想要看到的。

所以,卢象升只能是放低姿态,降低惩罚力度。

收上来的这些钱,卢象升全部用于补齐军饷。

对于那些不适宜在军队中的老弱病残。卢象升还是将他们留在当地,主要负责屯田的耕种。

陕西的屯田很多。需要人来耕种。使用好这些人,不仅能够管理好屯田,还能解决这些人的生计问题。

如果将他们辞退,让他们自谋出路,极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如果有人振臂一挥,这些人定然会跟着造反。

卢象升考虑得很周到。稳定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的春耕。卢象升还特意到西安城外,参与了一次。

要想庄稼长得好。兴修水利是必须要做的。

卢象升特意拿出来一部分钱,招募各地的工匠,军队也参与其中,对原有的水渠,该修缮的修缮,该扩围的扩围,该改道的改道,该新建的新建。

这个投资,是非常值得的。尤其是在缺少的陕西,更为重要。

除了兴修水利。西北的风沙也是影响农业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卢象升又安排人进行植树造林,防风固沙。

不仅能够遏制日益沙化的问题,还能积蓄水源。

在这个不注重保护环境的年代,来自现代的卢象升做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就在大家清查军队人数,清退屯田时,洪承畴和曹变蛟就开始着手招募士兵。

在这个土地贫瘠,生活困苦的地区。当兵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谋生手段。

仅仅一个多月,就招募了六万多人。

人数很多,但是与军队缺少的兵员数量相比,还是不够的。

陕西的军队数量应该是二十六万人左右。卢象升原本估算,实际能有十三万人。

最终的清查结果,只有十一万人能胜任。

换句话说,缺员高达十五万人。

卢象升向朝廷请示,是否可以到山西、四川、湖广等地招募士兵。

朝廷这边收到卢象升的请示,经过研究,不仅同意了卢象升的请示。还命山西、四川、湖广三地,各抽调一万人,调入陕西。

这也是变相向卢象升示好。

因为刺杀卢象升一事,卢象升将内阁首辅薛国观搞进了监狱。

下一个是谁,大家心都没有底。尤其是参与之人,与卢象升有过节之人。

就连锦衣卫也因为刺杀卢象升一事,有很多人被处置。

那晚,本应该跟踪监视卢象升的那些人。从上到下,全部被杀。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亲自下的令,亲自监斩。

其余人员,或被杀、或被流放、或被下狱。

不想错过《大明:卢象升力挽狂澜》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