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虏军队没有想到,北归之路,还有军队进行拦截。
身后这支军队的确是强悍。但是他们不可能跑到前边去。
面前这支明军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不及细想,明军开始冲锋。
好在明军没有配备火器,只是人人一把冷兵器而已。长枪、长刀、短刀等,各式各样。
但是一交锋,蒙古兵才发现,这伙人刀法十分厉害。一看就是受过严格训练。
卢象升按照京营时的兵种,分为步兵、骑兵、车兵和火器兵。
洪承畴和曹变蛟在固原训练新兵,也是按照这四个兵种进行训练。
此次带来的,就是骑兵部队。
其中一部分曾经就是军队中人。只是由于各种原因离开了部队。
现在又重新回到军队,训练进展就非常快。
洪承畴、曹变蛟训练十分严格。这些人进步也非常快。
虽然没有火器,但是冷兵器也是一样的。
毕竟使用冷兵器的骑兵部队,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
曹变蛟打仗,历来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
如果明军是一把利剑的话,那曹变蛟无疑就是最前面、最顶尖的那一个。
旁边的侍卫不敢怠慢,紧紧跟随曹变蛟,保护着他的两侧。
一番冲锋,两队人马碰撞。打得是人仰马翻。
调转马头,进行第二轮冲锋。
如此循环往复。
曹变蛟身边的人越来越少。但这并没有令其退却。
蒙古兵那边也好不到哪里去。
令他们费解的是,对方已经损失过半,为什么还执着于战斗。
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曹变蛟的性格。
那就是死战不退。
最后,曹变蛟身边仅剩下五百余人能够继续战斗了。
他还想继续冲锋。
这时,从南边来了一支部队。
原来是卢象升的部队到了。
北虏军队赶忙撤退。
曹变蛟见到卢象升,请示道:“大人。咱们还是抓紧追击吧。”
卢象升笑着说道:“不追了。前边我也安排兵马进行拦截。能否逃脱,就看他们的造化了。咱们就在此地等待洪大人吧。”
原来,卢象升已经命榆林卫在长城一线阻击这伙人。
延绥巡抚刘令誉亲自出马,率领榆林卫等候在镇靖堡一线阻击北虏军队。
接连遭到明军袭击,北虏军队早已没有了刚入侵时的嚣张气焰。
现在他们最想做的就是,尽快返回家园,也就是河套地区。
这一次攻入大明,不仅没能抢夺到东西,还损失了一万多兵马。
可以说是,得不偿失,损失惨重。
这一趟买卖,赔了个底掉。
本就是大明宿敌的北虏。自打归顺满清后,与大明的关系就变得更加恶化。
而大明每况愈下,应付辽东的满清,都已经力不从心。对于北虏,更是难以抗拒。
就在这种情况下,卢象升调到了陕西。给了日渐嚣张的北虏,迎头一击,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这支北虏军队打算原路返回。在镇靖堡一带遭到了早已驻扎在那里的榆林卫,迎头痛击。
几次冲锋都没能突破。
没办法,只能趁着夜色逃离此地。绕道,从柳树涧那边逃出塞外。
卢象升、曹变蛟等到洪承畴后,继续向北进发。
终于在镇靖堡,与刘令誉他们见了面。
刘令誉说道:“卢少保。可惜让他们跑了。”
卢象升不以为意,说道:“你们能够拦住他们,未让他们从这里通过。这本身就是胜利。
至于从其他地方逃走。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说明今后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任重而道远呀。”
众人深以为然。
卢象升和大家前往榆林卫。他到那里是为了等人。
确切地说,他在等山西调来的那一万兵马。
宣大总督郑崇俭接到朝廷的调令。特意抽调了一万精兵增援陕西。
他的这个决定,遭到了山西方面的一些人强烈反对。
这些人没有与卢象升打过交道。
郑崇俭知道,你在卢象升口渴时,给予他一碗水,他能十倍,甚至百倍报答你。
此次朝廷调兵增援,定然是卢象升遇到了难处。
在这个时候帮助他,无异于雪中送炭。
更何况卢象升在太原与自已见面,送了自已丰厚的礼物。
郑崇俭还将卢象升送给自已的那两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