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因为要进入河套地区,清理蒙古部落,在延绥镇,与延绥巡抚刘令誉仅进行了短暂交流。
好在刘令誉对卢象升的六条措施,理解深刻,执行得非常好。
在宁夏镇,卢象升多待了两日。
如果要想收复河套地区,那就得举四镇之力。
比起收复,如何守住才是难题。
这些问题,都得考虑。都得解决了,才能开始进行收复行动。
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卢象升原本打算趁着自已在边关,前往甘肃看看。
但是,收复河套地区,是卢象升除六项措施之外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甘肃那边有些问题也得解决。只是没有那么迫切罢了。
卢象升就与洪承畴、曹变蛟等人返回了固原。
庆阳卫和绥德卫也都返回各自的驻地。这两个卫,战斗力太差,卢象升暂时让他们回去。并没有为他们补充兵员。
待新兵训练结束后,再统一进行调整,必要的话,可以将一些老兵召集起来,集中进行训练。
洪承畴和曹变蛟都在陕西工作过。他们对陕西的情况比较了解。
卢象升将自已的整顿军队、收复河套的计划和他们一说。
洪承畴第一个表示赞同,他说道:“卢少保。如果真能将河套地区收复的话,必然会增加咱们的防御纵深。”
曹变蛟也附和道:“此次前往河套地区,那里土地肥沃,芳草鲜美,非常适合种地和放牧。如果收复的话,军队不仅能够实现自给自足,还能有盈余。”
刘国能也是赞同的,他说道:“这绝对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龙在田有些担忧,说道:“据我所知。自打河套地区丢失后,我大明曾多次想要收复此地。可是都失败了。有些人甚至为此掉了脑袋。
卢少保。此事绝对是个好事,但是操作起来,还是有些难呀。”
李定国不以为意,说道:“前怕狼后怕虎。那是不行的。只要准备充分,干就完了。也不需要朝廷付出太多。咱们自已准备。难道还能不让咱们干。”
这个还真不好说。龙在田的话,引发了卢象升的深思。
据卢象升了解。大明建国初期,太祖朱元璋命徐达和李文忠北伐,将北虏驱出河套地区。并设立东胜卫,掌控了河套地区。
后期北虏侵占了河套地区。直到成化年间,王越率军收复了河套地区。这是唯一的一次收复。
正德年间,嘉靖年间都有收复河套的想法,可惜都没有实现。
最为可悲的是,嘉靖年间三边总督曾铣。不仅未能完成收复河套的夙愿,还被斩首。
龙在田看得很深,看得很透。
卢象升说道:“各位。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眼下还是抓紧落实六项措施。尤其是练兵一事,刻不容缓。”
龙在田、李定国等人又被安排,协助洪承畴、曹变蛟练兵。
除了练兵,武器装备也是头等大事。
陕西的军队武器装备都没有配齐。即便是缺员严重的情况下,依旧没有配齐武器装备。
现在又陆陆续续招募新兵。
向朝廷讨要,不仅费时费力,运输都是个大问题。
自已掏钱,请求朝廷代为制造。卢象升曾经这么做过。可惜被朝廷扣下了一半的资金。
搞得卢象升也是哭笑不得。
其实,本地的卫所就可以制造武器。只是到了明朝中期的正统年间,各地制造火器前,需要提前报备,朝廷同意后,才可以进行制造。
陕西地区由于缺乏资金,制造武器一事,基本荒废。更不要提制造火器了。
陕西卫所缺失的武器装备,完全依靠朝廷,非常不现实。现如今只能是自行建造了。
卢象升安排祖大寿和祖大乐,全权负责招募工匠,建造厂房,制造武器。
先从冷兵器入手。
至于火铳、火炮等火器制造,卢象升按照规定,向兵部上报了此事。
兵部尚书陈新甲接到卢象升的请示,不敢怠慢,向内阁进行了汇报。
内阁首辅薛国观被下狱后,蔡国用成为内阁首辅。可惜他的身体已经是不行了。无法处理公务,只能在家养病。
多次向皇上递交辞呈,崇祯皇帝都不批准。
范复粹复杂除了日常业务。
一个下狱,一个病重。崇祯皇帝又安排了两个人进入内阁。
一个是吏部尚书谢升,另一个则是礼部右侍郎陈演。
对于这个陈演,卢象升并不陌生。此人也是天启二年的进士,与卢象升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