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率领的西路大军,与卢象升率领的东路大军,经过几日的行军,终于在达拉特以西五十里处汇合了。
卢象升按照原计划,命洪承畴、高杰、刘国能、张汝荐、曹变蛟等人开始展开围剿。
务必歼灭包围圈当中的北虏军队。
随着北虏军队四处碰壁,包围圈越收越紧。
终于将这一万多北虏军队,围在其中。
卢象升没有立即发动进攻,而是命人向他们喊话,下马投降,给他们一条活路。
在大明初期,就有很多蒙古人归顺朝廷。
有的甚至还被封了爵,赐了姓。
卢象升自然也想招纳他们。这些人完全可以成为手上的王牌军队。
当然了,也得防备他们反叛。
在卢象升看来,只要给他们足够的好处,明军自身有足够的实力。这些人是不会反叛的。
明初,有蒙古部落归顺大明。现在的蒙古部落,有些归顺了满清。
让这些人归顺自已,也是没有问题的。
卢象升的先礼后兵,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有些人开始放下武器,下马投降。
为首之人见内部开始出现投降者,他当即一刀砍死了一名下马投降的将领。
然后,就组织人马开始向明军冲锋。
卢象升一声令下,明军的火器、弩弓、弓箭,开始射击。
更有甚者,待敌军临近,直接扔手雷。
在火器面前,骑兵部队就是活靶子。
一批一批的蒙古骑兵倒下了。足足有五千多人。
最后连战马都驻足不前,任凭你如何抽打,就是不往前冲。
卢象升又让人喊话。
这个时候,蒙古兵看出来了,大势已去,抵抗只能是死路一条。
纷纷下马投降。
在绝对实力面前,要么臣服、要么死亡。
蒙古兵选择了前者。
卢象升让这些人到南侧,等候发落。
而命张汝荐等人开始收缴他们的武器和战马。
至于这些俘虏,则交给高杰送回陕西。
卢象升特别强调,安心回陕西,予以优待。路上如有反叛,格杀勿论。
可以说,收复河套地区,已经完成了八成。
接下来,卢象升命刘国能、曹变蛟开始在周边搜索,看看有没有漏网之鱼。
自已率领洪承畴等人直奔君子津。
接下来,就是渡过黄河,在托克托城,原来东胜卫的驻地,重新驻军。
至于河套地区的军事部署,则是后话。
龙在田已经按照卢象升的命令,在君子津把守。渡口的船只,在蒙古兵逃跑时,带走了一些。还剩了一部分。
这几日,龙在田组织士兵,建造了一些。
数量虽然不多,但是能够保障部队渡河。
后勤补给部队,带来的工匠,已经被安排在了君子津。
洪承畴率领先锋部队出发了。
其实在明初,黄河、长城以北地区,并不只有一个东胜卫。
除了东胜卫,还有云川卫、玉林卫和镇虏卫。
占领的区域则是狼山、阴山、大青山一线。
后期,朝廷将这些卫所都撤回了关内。
形成了现在以长城、军堡为主的北方防御体系。
卢象升收复了河套地区,还需要修生养息。他现在只能是在托克托城安排驻军,恢复东胜卫。
至于云川卫、玉林卫和镇虏卫,最快也得明年初春再安排兵马前往进驻。
守住托克托城,以及君子津。就可以了。
这两地就是河套地区的前沿阵地。
如果北虏要想侵入河套地区,这两地绝对是北虏必须拿下的地方。
卢象升特命张汝荐率领七千人守在这里。而君子津那里则安排了三千人。
在卢象升看来,这一万兵马,足以抵挡北虏五万人,一段时间。
如果北虏入侵,即便是这两处人马抵挡不住,撤回了河套地区。那也是几日,甚至十几日、二十几日后的事情了。
河套地区的屯田所早已经增援到位了。
卢象升安排完后,就打算回到河套地区,与洪承畴等人研究河套地区的驻防、屯田、牧马等事宜。
可是京城传来的一个消息,打乱了卢象升的计划。
清军再次入塞了。
此次,清军由济尔哈朗在辽东地区发动袭击,牵制辽东地区的军队。
而清军主力则由阿巴泰、图尔格率领,兵分两路入侵。
左翼由阿巴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