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泰率领大军向贾庄挺进。一路上没有遇到明军。
村庄的百姓也都逃走了。
清军现在就是要快速完成行军计划,早日进入山东,开始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行进中,前方突然传来了爆炸声。
声音很大,而且不止一处爆炸。
队伍不得不停了下来。
不久,有人来报,前方队伍触碰了地雷。
阿巴泰知道,这些地雷定然是明军埋设的。
地雷由来已久,清军知道地雷,也使用地雷。
阿巴泰就让前队小心一些,如果发现地雷,抓紧排除。
队伍速度就降了下来。但是时不时的就会有人触碰地雷。
这不仅影响行军速度,也影响士气。谁在前边,谁就有被地雷炸死的危险。
即便是没有被炸死,缺胳膊少腿,也是很惨的。
最后,阿巴泰不得不让队伍离开大路,向两旁的缓坡行进。。
当清军靠近缓坡时,上边埋伏的明军就开了火。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
阿巴泰立即组织明军向坡上进攻。
这只是明军的小股部队,他们的任务是阻击敌人,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因此,在战斗了一会儿后,就撤退了。
清军得以从坡上行进。
不过,走了没多久,山坡上也出现了地雷。
阿巴泰知道,自已遇到了诡计多端的明军。这是自已入关后,遇到的最狡猾的明军将领。
不知道对方埋了多少地雷。大路、山坡都能遇到。
没办法,只能是安排人在前面小心翼翼地排雷。
虽然清军也发现了一些地雷。但是没有发现的,占大多数。清军被炸死炸伤不少。
包括阿巴泰在内的清军,被明军埋设的地雷,快折磨疯了。
在付出了一定代价后,终于通过了雷区,贾庄就在眼前。
可是,三道壕沟横在那里。壕沟后边则是明军的火枪兵。
队列十分整齐,犹如一棵棵松树一般。
清军的愤怒值已经到了极点。战斗意志爆棚。
阿巴泰一声令下,清军开始向贾庄发起进攻。
他们的想法十分简单,那就是先将壕沟填平,然后再发起进攻。
可是,明军三道壕沟的距离,和火枪的射程正好相等。
你只要到达壕沟边上,那就意味着你已经进入到了明军燧发枪的射程之中。
清军使用盾牌进行阻挡,开始填坑。
明军的火枪阵开始轮转。
除了填坑的,还有清军跳入壕沟,准备一个壕沟一个壕沟攻过来。
他们的这个想法,很快就被否定了。原来,壕沟得有一个半人那么深。你跳进去,根本就爬不出来。
另外,沟底也埋设了地雷。一些人就触发了地雷,直接被炸死。
后来,清军又利用云梯架在壕沟上,进行冲锋。并且用弓箭手进行掩护。士兵则用盾牌进行阻挡。
火枪阵的轮番射击,压制住了清军。
不过清军人数众多。分工十分明确。
第一道壕沟被填平了,第二道壕沟被填平了。
最后,第三道壕沟也被填平了。
明军又阻击了一段时间后,就撤离了。
清军伤亡高达八千余人。
阿巴泰现在已经彻底失去理智了。他要将驻守贾庄的明军全部杀死。
一声令下,清军就冲向了贾庄。
早已埋伏在贾庄的明军开始有序进行阻击。
卢象升事先已经下达了命令,提出了具体要求,不得与清军硬碰硬。
阻挡不住,就后撤。让后边的人继续阻击。
卢象升在整个贾庄,安排了一百多个战斗小组。他们依托有利地形,层层进行阻击。
巷战是十分残酷的。
明军不仅武器装备先进,而且熟悉地形。
清军犹如无头苍蝇一般,闯了进来。
迎接他们的,自然是明军的迎头痛击。
战斗从下午,一直打到了晚上。
在付出惨痛代价后,清军终于占领了整个贾庄。
阿巴泰进入贾庄。看着横七竖八躺着的清兵尸体。
他不由地想到,为了一个小小的村庄,付出如此大的代价,究竟值不值得。
阿巴泰现在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现在大家最需要的,就是休息。
除了在贾庄四周安排了守卫,排好了班次。
阿巴泰还在贾庄外边安排了一支部队。有什么情况,双方可以互相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