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03章 孙传庭被罚俸禄

卢象升、孙传庭合围清军,没能将其一举歼灭。

图尔格率领残部继续北窜。

杨御蕃率军追击。

卢象升和孙传庭并没有选择继续追击。

在卢象升看来,自已已经歼灭了清军的左路大军。

其右路大军也被自已重创。最后的围歼功劳就让给山东总兵杨御蕃吧。

孙传庭也是这个意思。

卢象升与孙传庭的军队就暂时在静海县休整。

孙传庭已经听说卢象升收复了河套地区,他说道:“卢少保。您收复河套地区,绝对能名垂青史。对咱们大明那是非常有益的。”

卢象升回道:“名垂青史,我倒没想过。只是觉得那么好的地方,让给北虏太可惜了。无论从战略角度,还是农业角度,夺回来都是利大于弊的。

不仅可以增加咱们的战略纵深,还能增加牧场和屯田。”

孙传庭说道:“是呀。听说卢少保还建了煤矿、铁矿、金矿、兵工厂,陕西的军队有福啦。”

卢象升笑着说道:“河南的军队也不差呀。”

孙传庭说道:“卢少保在河南时的确很好。实不相瞒,现在河南地区又出现了侵占屯田,克扣军饷等情况。我虽然全力去做,但是下边的事情,我也不能事无巨细全都清楚。只能是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了。”

卢象升知道孙传庭说的是实情,他说道:“一个好的制度能够让坏人变好。一个不好的制度能够让好人变坏。只是靠一个人、两个人来做好,是不行的。

你得让制度发挥作用,无论是谁在做,都按规矩办。当然了,孙大人。不是说你不行。我在河南的时候,也只能是做到绝大多数这么干。极个别有问题的,也是存在的。”

处于这个时代的孙传庭,自然没有卢象升这个境界。

也没有卢象升那个本事。

更没有卢象升那个力度。

有几个人敢与藩王来硬的。

卢象升与孙传庭的部队在静海县休整了几日后,就接到了朝廷的命令。要求他们将军队撤回原地。

孙传庭回河南,需要向西南方向进发。

而卢象升回陕西,则需要通过山西,一路往西。

两个人就在静海县分开了。

卢象升特意送给孙传庭燧发枪两千支,纹银三万两。希望能够帮上他。

孙传庭对于卢象升的援助,表示感谢。

虽说,歼灭了叛军,稳定了辽东局势。卢象升又在各地大力整顿屯田。

朝廷的局势,尤其是财政状况应该有所缓解。但是,并没有。朝廷的财政依旧是捉襟见肘。

究竟是什么原因。卢象升也不知道。不过他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问题还是出在京城。

牵扯的面有点广,涉及到的势力有点多,有些问题甚至能够追溯到明朝刚建立时期。

比如,宗室问题。明太祖朱元璋与谋士们总结宋朝和元朝灭亡原因时,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主弱臣强”。朝廷得不到宗室皇亲的藩屏。

于是,建立了封藩制度。

他将自已的二十四个儿子,以及侄孙朱守谦封为亲王。

并且设立宗人府,管理皇族宗室。

并且建立皇子、皇女的爵位制度。世世皆食岁禄。

太祖朱元璋穷苦人出身。他当上皇帝后,不想让自已的子孙像自已一样,过苦日子。

为宗室子孙制定了丰厚的俸禄。

比如亲王,米五万石,钞两万五千贯,以及锦、纱、布、棉等若干。

到了万历年间,宗室人口数量激增。不得不减少俸禄,并且限制继承。

据说,明朝末年宗室人口高达二十二万人左右。每年的俸禄数量惊人。

明太祖制定的制度。谁敢废除。只能是咬着牙,继续走下去。

这绝对给大明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当然了,除了宗室俸禄问题,还有很多问题。

卢象升在回陕西途中,听说清军在图尔格的指挥下,竟然避开了明军的追击,顺利出关,经蒙古返回了辽东。

朝廷中有些人竟然弹劾卢象升。说他消极作战。如果继续追击的话,定然能够让清军有去无回。

卢象升也只能是苦笑。十分无奈。

前来勤王的军队有很多。北直隶、蓟州等地本地都有驻军。

清军已经被自已打残了。只要大家层层阻击,清军是绝对逃不掉的。

你不去追究那些守土有责的当地卫所,却来挑我一个远道而来勤王之人的毛病。

实在是说不过去呀。

卢象升现在

不想错过《大明:卢象升力挽狂澜》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