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凯旋而归。
消息传到陕西四镇。无论是四位巡抚,还是各地的卫所,都为之振奋。
这一仗打出了国威。
西北边陲可以说是获得了和平。
再加上前期收复了河套地区。
可以说,长期困扰陕西四镇的边境问题,基本得以解决。
卢象升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各卫所补齐军饷。
由于从哈密拿回来的纹银只有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金子、珠宝等。
卢象升就安排人到陕西各藩王府,西安、兰州、汉中等地的大户人家,进行兑换。
好在大家都给卢象升面子。
终于在年前,将陕西四镇各卫所的欠饷补齐了。
这又是卢象升做的了不起的一件事。
可是,朝廷那边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原来,叶尔羌汗国的国书,和卢象升的折子,脚前脚后到了京城。
崇祯皇帝看了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卢象升干得漂亮。
绝对是扬我大明国威。
不过一些官员看到了此事的不当之处。
尤其是那些卢象升得罪的人员,当即开始弹劾卢象升。
说他目中无人。
说他擅自行动。
说他拥兵自重。
说他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 ......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更有甚者,又把卢象升在辽东时的诬陷套路用上了。
说卢象升打算在西北自立为“西北王”。
辽东王、西北王。一样的配方。
不过仔细想一想,还真让人头皮发麻。
要知道卢象升现在是三边总督。管理陕西四镇。这本身就是一个手握重兵,权力很大的职位。
明朝的九边重镇,就占了四个。
手握二十多万精兵。
现在又收复了河套地区。征服了叶尔羌汗国。卢象升所管辖、控制的地区空前广阔。
这与之前朝廷设立的五省督师、六省总理,不同。
督师、总理都是临时设置的协调各省的职位。只是具有指挥权。
如果作为督师的你选择自立为王。估计只有你的家臣、家奴部队,能陪你一起疯。
卢象升却不同。
陕西四镇的大多数军队,都是他到任后招募的。
卢象升不仅将士兵的军饷从每年十两,提高到十二两。
还补齐了大家的欠饷。
可以说,卢象升在陕西地区具有强大的实力和威信。
这个威信,还有谁能具备。
放眼整个大明,只有卢象升具备。
说句不好听的话,就连崇祯皇帝,也无法与卢象升相比。
不是有句俗话嘛。山高皇帝远。
卢象升做了这么多事情,仅仅得了一个少保衔。
可以说,卢象升任劳任怨,一直在做事,从没有向皇帝、向朝廷索要什么。
如果他心生不满的话,那又是一番什么景象。
崇祯皇帝不断收到这样的折子,听到这样的声音。
他是信任卢象升的。
不过听多了。对于帝王来说,难免要有所怀疑。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万一卢象升真的自立为王呢。
即便是卢象升不自立为王,手下那帮人拥戴他,也是有可能的。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崇祯皇帝思来想去,最后决定还是将卢象升调离陕西。
他现在是三边总督。大明的几个总督是有数的。
现有两广总督、宣大总督、三边总督、蓟辽总督、保定总督、川贵湖广总督,以及总河总督、总漕总督。
卢象升担任过宣大总督、保定总督、三边总督。当初收复辽东时,洪承畴被俘,他基本就是蓟辽总督了。
川贵湖广总督是为了应对西南的动荡局面。两广总督也是为了应对南部的少数民族。这些地方还都是蛮荒之地。
如果让卢象升去这两处当总督的话,与三边总督没有什么区别。
至于总河总督和总漕总督,那就太不合适了。卢象升立了这么大功劳。你让他担任总河总督或者总漕总督,相当于被贬。
外放不太合适。崇祯皇帝又想到了让卢象升进京到哪个部担任尚书。
不过他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前期担任京营统领,搞得京城鸡犬不宁。卢象升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如果进京的话,难保不搞出来什么事情。
崇祯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