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铁所大使王来亨一行,前来余杭铁矿搞事情。
卢象升命人将他们打了一顿。
酒还没有喝完。不过卢象升已经没有了继续喝酒的想法。
他对姜曰广说道:“接下来,你们就专心搞开采。不用管这件事,更不要搭理这些人。有什么问题,第一时间去杭州给我报信。有什么事情,我来出来。”
姜曰广说道:“巨鹿伯。咱们从勘探到开采,已经这么长时间了。这个王来亨却刚来这里。我总觉得这里面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可是又说不出来。”
陈赢也附和道:“王来亨明知道巨鹿伯在此,还依旧是如此蛮横。这可不是一个八品官所能做出的事情。会不会是背后有人指使他这么做的。”
卢象升整顿浙江。得罪了很多人。保不齐有人听说卢象升命人在余杭开采铁矿。就让王来亨带人前来闹事。
姜曰广继续分析,说道:“会不会王来亨前来,就是要激怒巨鹿伯。就是想让巨鹿伯动手,这样才能让他们有了攻击巨鹿伯的把柄。殴打朝廷命官,那可是重罪呀。”
“你的意思,王来亨是知道巨鹿伯来到余杭铁矿,故意带人闹事,故意让巨鹿伯发火。”陈赢问道。
姜曰广回道:“我也只是猜测。没有真凭实据呀。”
卢象升说道:“是不是这么回事,无所谓。我又不是被吓大的。静观其变吧。”
卢象升可没有功夫分析这点小事。
他与陈赢等人就离开了余杭铁矿。
虽然不在乎,但是卢象升还是让陈赢通知岳维忠,调查一下此事。
究竟是碰巧,还是故意闹事。
岳维忠一直被卢象升安排在暗处。秘密调查江南各地的情况。尤其是与倭寇有勾结的内奸。
卢象升一路快马回到了杭州城。刚到府门口,就看见围了很多人。
陈赢上前打听,没过多久就回来说道:“大人。有一批人前来找您。他们被拖欠了盐引。盐场迟迟不予支付。”
拖欠盐引。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整个大明普遍存在的情况。
毫不夸张地说,盐作为大明官方专卖的东西。在大明朝是非常重要。
盐是人不可或缺的东西。自古以来,都由官方掌控。
不过也有一些不怕死的,干起了私盐买卖。
“待到明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作者黄巢。他们家就是世代以贩卖私盐为业。
崇祯年间,大明的盐引制度已经是濒临崩溃了。
不过,了解明朝历史的卢象升知道。早在明朝中期,盐法就出现了问题。
明朝初年,朱元璋采纳了杨宪提出的“纳粮开中”的建议。
就是边关需要的军粮数目向民间商人招标。中标的商人将军粮如数送到边关后,官府为商人颁发盐引。
商人拿着盐引去盐场取盐,然后到指定区域进行售卖,从中获利。
其实开中制度早在宋朝就有。唯一的不同是,宋朝的盐引不需要拿运送军粮来换,可以直接拿钱买卖。
由于向边关运送军粮,路途遥远,耗费巨大。为了节约成本。一些商人就在边关地区开荒种地。商屯就出现了。
可是,这么好的制度在执行了一段时间后,出现了问题。
那就是大明朝的官方没有控制盐引的数量。而是过多发放盐引。
产盐的数量是固定的。但是发放过多的盐引,已经与实际产量不匹配了。
皇亲国戚、勋贵、官员等又开始侵占盐引。
甚至如明孝宗这样的皇帝都多次赐予皇亲国戚盐引。
这些侵占盐引的行为,直接导致获得盐引的商人无法取到盐。
成化年间,仅两淮盐场就有五百多万盐引无法兑现。
这极大地打击了商人的积极性。做这门生意的商人就越来越少。
这就导致边关粮食出现了危机。
弘治年间,户部尚书叶淇提出,可以让商人直接花银子做食盐生意,不必再向边境运粮。这就是“开中折色”。
这么做,使得朝廷增加了百万两的白银收入。
纳粮开中,解决的是军粮问题。开中折色解决的是财政问题。
将粮食运往边关,中途的耗费就十分惊人。这无疑增加了财政负担。
为了增加收入,又向百姓摊派,这又增加了百姓负担。
百姓负担加重,活不下去了。就开始闹事,反叛。
朝廷就得派兵镇压。为了解决军饷问题,就继续增加摊派。比如“剿饷”、“练饷”。
再加上满清、北虏等外部势力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