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知道,祖志发说得比较委婉。是不想得罪南京户部,以及那些盐商。
这让卢象升对祖志发的印象,有一丝不好。
卢象升又问道:“咱们这里的三十五个盐场,能否完成朝廷安排的任务。”
祖志发说道:“现如今水灾不断、海水淡化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制盐。有些盐场工人流失严重,也对制盐产生影响。要想完成全年任务,十分困难呀。”
卢象升说道:“说到底。咱们的产量得提上来,否则正常发放的盐引都无法兑现。更何况那些尚未兑现的盐引呢。”
祖志发解释道:“巨鹿伯。朝廷拨款不及时。有些设备需要更换了。都无法更换。盐场工人的工钱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拖欠,导致很多工人离开了盐场。”
又是钱的问题。
官府欠俸禄,军队欠军饷,现在盐场欠工人的工钱。
整个大明就陷入了一个怪圈。
卢象升说道:“昨日,有几个人堵在我的府门前,请求我为他们解决盐引无法兑换的问题。我答应他们一个月内解决。哪曾想,今天一大早有一大群人堵在府门前,要求解决此事。
你刚才也说了,至少积压了六百万的盐引。就按一年五十万的兑换,也得需要十二年。这还得保证每年的正常任务。”
祖志发说道:“巨鹿伯。你答应的那几个人。我现在就可以解决。至于其他人,这个还真不好解决。”
卢象升说道:“不好解决。咱们也得解决呀。否则这些人就会对咱们失去信任。一旦没有了信任,那咱们说什么,大家也不会相信了。”
祖志发心想,说,谁都会说。你说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一个解决办法。
卢象升问道:“祖大人。你觉得此事有什么解决办法?”
祖志发回道:“我认为,现如今只能是尽最大努力生产食盐。不过缺少资金,有些事情想做,却没法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道理卢象升还是懂的。
他说道:“既然是这样。资金这块,我来解决。现如今还是要增加产量。没有产量,一切皆是空谈。”
祖志发表态道:“只要巨鹿伯能够保证资金,我一定扩大产量。”
卢象升听了很高兴,继续说道:“光靠增加产量,也无法解决此问题。还得从盐引上下功夫。我打算安排人收购他们手中的盐引,待咱们的盐场缓解后,再进行兑换。”
祖志发解释道:“巨鹿伯。这个万万不可。朝廷明文规定,不可以买卖盐引。谁取得的盐引,就由谁进行兑现,到指定的区域售卖。”
这是什么规矩。获得了盐引,无法兑换食盐。还不能转手卖掉。这不是坑人嘛。
卢象升说道:“这是谁定的规矩。太不合理了。”
“谁说不是。不过,巨鹿伯。这可是大明建立时,就定下的规矩。这话可不要再说了。传到京城那帮言官耳朵里,那可就麻烦了。”
卢象升笑着说道:“祖大人。这里只有你我二人。你不说,我不说,怎么可能传出去呢。”
祖志发赶忙说道:“巨鹿伯。微臣绝不会说出去的。”
卢象升说道:“说不说,都没什么事。我也不是没被言官弹劾过。都已经习惯了。”
祖志发这才反应过来。面前这位巨鹿伯,那可是被言官弹劾多少次了。估计没人能够数清楚。
被弹劾了这么多次。人家依旧是屹立不倒。
熊奋渭和蔡弘毅,两个人两种不同的结局。这是江南官场大小官员都知道的。
祖志发自然不能以熊奋渭为榜样。他说道:“巨鹿伯一心为国。我一定竭尽全力管理好盐场。解决积压盐引一事。”
卢象升安慰道:“祖大人。我也知道此事很难办。但是,你我既然坐在这个位置上,那就得处理这件事。不能逃避,更不能装作不知道。你只需要配合我。”
接下来,卢象升就对整顿盐场工作提出了要求。
首先就是管理人。每个盐场的人员,凡是有缺员的,及时补充。凡是有不合格的,及时淘汰。凡是有违法者,主动交代,宽大处理。拒不自首,发现后严惩。
明代官方管理的盐业,实行“灶户制”。沦为灶户,就得世代为灶。如果缺人的话,可以从良民中补充。也可以让军户、甚至囚犯煎盐。
对于拖欠工钱一事,卢象升会筹集一部分资金,先补发一部分工钱。由于不知道拖欠了多少工钱。力争年底前补齐工钱。
其次是对制盐设备和方法进行升级换代。浙江这边,基本都是“团煎法”。福建地区已经实现了“晒盐法”的普及。四川地区则采用“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