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想要绝对的指挥权。但是内阁的几位大臣却不同意,必须安排监军。
双方僵持不下。而内阁首辅周延儒的表态,立马让卢象升处于非常不利的局面。
即便是崇祯皇帝也不好意思直接反对。
王承恩主动请缨,道:“皇上。奴婢毛遂自荐,担任这个监军。”
还没等崇祯皇帝说话。魏照乘反对道:“王公公身为秉笔太监,岂能离开京城。还是另选他人吧。”
杨嗣昌见此情景,说道:“微臣愿意担任这个监军。”
杨嗣昌虽然没有以前那么得宠,但是还是受到崇祯皇帝的信任。
崇祯皇帝也不想在此事上纠缠,更不想让大家为此事争吵,就说道:“既然杨爱卿愿意前往。那就由杨爱卿担任监军一职。”
崇祯皇帝一锤定音。解决了是否设立监军之争。
至于调度军队,以及后勤保障,崇祯皇帝全权交给兵部尚书张国维和户部尚书傅淑训。
紧接着,就让卢象升向大家阐述作战计划。
卢象升上前说道:“辽东的局势,大家现在都十分清楚。眼下,最要紧的是派兵增援山海关。微臣认为,可以从京营抽调两万精兵增援。
至于主攻方向,微臣认为,可以从山东通过海路,攻打辽东半岛,这样势必会减轻山海关的压力。不过,这得从浙江、福建等地抽调水师战船。
至于路面部队,则需要从陕西、河南、山东、四川、浙江、福建、南直隶等地各抽调两个卫所。”
对于卢象升的作战计划。大家倒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辽东局势危险,从全国派兵增援辽东,是没有问题的。
朝会结束后,崇祯皇帝特意将卢象升留下。
他说道:“建斗。此次辽东,就看你的了。”
“请皇上放心。微臣已经将满清这帮家伙赶出辽东。”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朕我会让兵部和户部全力配合你的。”
卢象升回道:“满清虽然战斗力强悍,但是与咱们打持久战,他们一定吃亏。微臣打算现在就从京营调集人马增援山海关。然后从山东那边攻打辽东。”
崇祯皇帝勉励道:“建斗。你放心大胆地去做。朕全力支持你。我已命人通知各地。听候你的调遣。”
卢象升表示,事不宜迟。必须抓紧时间。就向崇祯皇帝告退。
出了皇宫,陈赢等人早已在宫门外等候多时。
卢象升说道:“去京营。”
陈赢回道:“大人。杨阁老出来时,让我告诉您。他在府里等你。”
卢象升听了,说道:“这样吧。时间有些紧急。你去通知杨大人,我在京营等他。”
陈赢领命而去。
卢象升则带着侍卫前往京营。
现如今,京营总理仍然是成国公朱纯臣。协理是吴甡。
二人早已得到消息,卢象升将从京营调兵增援辽东。
卢象升见到成国公朱纯臣和吴甡后,说道:“成国公。吴大人。刚才的朝会,二位也都参加了。现如今山海关十分危险。必须马上增援。我的想法是从京营调动两万兵马,驰援山海关。”
朱纯臣听了,说道:“巨鹿伯。你打算调哪个营,就调哪个营。我们没意见。”
吴甡也附和道:“是呀。巨鹿伯担任过京营统领,对军队比我们熟悉。”
卢象升说道:“我的想法是,从神机营抽调三个火枪营。从五军营抽调一个步兵营。山海关这边还是以防守为主。至于将领,还是让刘芳亮、袁宗第、田见秀等人前往吧。”
吴甡听了,当即命人将刘芳亮、袁宗第、田见秀等人召来。
刘芳亮等人见到卢象升,都非常激动。
是卢象升将他们带回正道。
原本是叛军首领,现在是京营的将领。孩子将来都会有一个好的前程。
卢象升说道:“现在时间非常紧急。你们下去挑选精兵两万。三个火枪营,一个步兵营。越来越好。准备妥当立即出发。”
众人下去准备去了。
就在卢象升与成国公朱纯臣、吴甡谈话时,杨嗣昌到了。
众人向其行礼。
杨嗣昌对卢象升说道:“巨鹿伯。你准备何时出发。”
卢象升说道:“杨大人。你作为监军随京营奔赴山海关。只要能够守住山海关即可。”
杨嗣昌反问道:“你不去吗?”
卢象升回道:“我得去山东。准备从山东走海路,攻打辽东。”
杨嗣昌担忧道:“这么做,有些冒险。如果满清派重兵进行阻拦的话。你们岂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