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孙传庭就率领着大部队前往辽东。
由于四个卫的人马太多。山东水师的战船无法一次性运输。
孙传庭先率领河南卫和宣武卫赶奔旅顺口。
此时,杨国柱已经与复州的清军援军交上了手。
孙传庭的到来,使战场上的局势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仅仅增加了两个卫。就是天壤之别。
因为河南卫和宣武卫都是火器卫所。卢象升担任保定总督时,更换的装备。
每个卫的火炮数量高达三十门。
只是孙传庭急着赶路,火炮还在路上。后续会运到辽东的。
因为,接下来会有十分惨烈的攻城战。
火炮是攻城的利器。
孙传庭在击败清军后,就与杨国柱合兵一处,仅留下济南卫的两个千户所,其余部队开始向前推进。
一路上,接连收复金州、新金、复县等地。
最后在永宁监城与盖州赶过来的清军遇上了。
杨国柱与孙传庭来了个迂回包抄,很快就将这股清军击溃。
战斗过程十分轻松。清军虽然是骑兵,但是并不是满八旗的精锐。战斗力十分有限。
而明军依托强大的火器,完全是压倒性的胜利。
击溃了这股清军。
孙传庭决定兵分三路。
一路由杨国柱率领河南卫攻打岫岩。一路由青州左卫攻打镇江堡。
而孙传庭率领宣武卫和济南卫一部攻打盖州。
同时,命人通知旅顺口方面。河间卫和真定卫登陆后,河间卫负责增援岫岩。而真定卫增援盖州。
孙传庭临行前,与卢象升对清军的反攻进行了一番探讨。
他们一致认为,清军得知几路援军失败后,势必会继续增援。
而他们增援的方向主要就是盖州和岫岩。
因为镇江堡这个地方十分特殊。紧邻朝鲜。
毛文龙在皮岛牵制清军时,镇江堡时常被其占领。清军也无可奈何。除了毛文龙的策略正确外,朝鲜方面也是必不可缺的。
现如今朝鲜已经被满清拉了过去。卢象升认为,清军得知后,定然会让朝鲜派兵攻打镇江堡。
而朝鲜方面,即将迎来巨变。
金州援军被击败。复州援军被击败。盖州方面的援军也被击败了。
明军兵分三路继续向前推进。
消息传到盛京。
多尔衮不得不重视这股明军。
他原本打算命孔有德率领本部增援山海关。
现如今不得不改变计划,命孔有德率领本部攻打盖州。
因为盖州丢失的话。明军继续北上,就可以占领三岔河一线。
即便是无法形成两头夹击之势。也会影响向山海关方向运送粮草。
粮草接济不上,势必会影响前线的清军战斗。
至于岫岩那边,多尔衮则派耿仲明率领一队人马前去阻击。耿仲明与孔有德一同降清。皇太极称帝后,被封为怀顺王。
他们二人与智顺王尚可喜一同被称为三顺王。
镇江堡那边,果然如卢象升所料,多尔衮交给了朝鲜那边。
孔有德自打投降满清后,为清军送去了急需的战船和火炮。还有制造火器的工匠。
皇太极对其十分重视。亲率诸贝勒出城十里,以最隆重的“抱见礼”相待。
并且任命其为都元帅。安置在东京,也就是原来的辽阳。自成一军,名为“天佑军”。
皇太极称帝后,封其为“恭顺王”。
清军攻打朝鲜时,孔有德率领六千人马参与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孔有德骁勇善战。这是众所周知的。
不过多尔衮也是在防着孔有德。毕竟他是降将。而且是皇太极时期的人。
当初皇太极称帝时,孔有德作为汉军代表劝进。多尔衮将其视为皇太极的人。
福临继承皇位,孔有德是否站在福临那边。目前还不得而知。
孔有德没有表态。也没有动向。这让多尔衮更加起疑。
所以,迟迟没有让他参与战斗。
此时,与大明的战斗进入到了白热化。不得不派其出马。
孔有德接到命令后,当即点起人马前往盖州。
卢象升送走了孙传庭。
又迎来了浙江水师。
随浙江水师而来的,除了杭州左卫和海宁卫,还有卢象升的标兵部队,以及洪承畴、曹变蛟、刘文秀、高杰、李定国、祖大寿等跟随卢象升前往江南的将领。
在卢象升的计划中,此时孙传庭兵分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