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本地加大粮食种植,提高粮食产量,再配上贸易,实现自给自足,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范志完原先还担心军饷问题,听了卢象升的建议,说道:“如此一来,辽东本地就能解决粮草和军饷。朝廷那边也会非常满意。”
“不错。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能够保持军队稳定。”赵光抃说道。
卢象升继续说道:“这也只是解决了基本问题。除此之外,本次重新恢复辽东都司各卫所,还得坚决杜绝吃空饷、克扣军饷、侵占屯田的不法行为。否则卫所糜烂,势必会影响战斗力。这就会影响到辽东的局势。”
对于这一点,无论是赵光抃,还是范志完,深以为然。
卢象升说道:“对于前期增援辽东的各省军队,为了稳妥起见,逐步退出辽东。咱们这边还是抓紧练兵,尽快形成战斗力。辽东仅剩的精锐,都在山海关,可以将他们分配到各个卫所,可以使军队尽快进入角色。”
范志完说道:“巨鹿伯所言极是。我们在招募新兵时,又找到了许多老卒。他们或是因为欠饷、或者被压迫,逃离了军队。或者是因为战败而选择隐姓埋名。此次收复辽东,他们看到了希望,又选择回归军队。这部分人,我看也可以用好。”
卢象升自然是同意的。他说道:“有些时候,不要抱怨这些士兵逃走,或者退出。其实是我们上边没有做好。才导致了这个结果。如果我们上面的人,做得很好。那么下边的将士们才会乐于做事。”
另外,对于辽东都司各卫所的部署,卢象升也谈了自己的意见,他说道:“从目前来看,辽东地区有两大祸患,一个就是东边的女真,另一个就是北边的蒙古各部。
我的想法是,除了按照以往的卫所部署外,最好在各个区域,分别组建一支机动部队。如果这个区域有敌军来犯,这支机动部队负责予以歼灭。规模不用太大,一万人即可。沿途的军堡,不必安排太多的军队。
再多的军队,分配到沿途大大小小的军堡里,人数也不多,根本抵挡不在大规模军队入侵。”
卢象升的这个思路,曾在担任三边总督时,实施过。
依托长城,分兵把守。根本阻挡不住蒙古军队的入侵。
人家只需要集中几万人马,攻打长城的一个关隘,就能轻松进入长城以内。
满清的几次入塞,不就是这种情况嘛。
所以,妄图依托长城、军堡来抵挡外地入侵,有些不现实。
范志完是从陕西那边调过来的。他当即附和道:“不错。巨鹿伯在陕西就是这么做的。效果非常好。”
卢象升又提出了一个建议,说道:“在我看来。被动的防守,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是,定期出去,进行一番清理。不能让他们距离辽东太近。也将他们的有生力量进行一番消灭。这样才能确保他们不会入侵辽东。”
这个建议的提出,赵光抃和范志完听完,并没有表态。
显然,二人对这个建议,有所顾忌。
卢象升也明白他们的担忧。
出去战斗,打赢了,朝中官员会弹劾你,擅作主张,激化矛盾。
如果打输了。轻者免职,重者下狱。
卢象升也明白他们的难处,对于这一点,他没有再说什么。
就如同自己这个建议没有提出来似的。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打法。
卢象升既然不是辽东的主帅,自然也不能插手辽东的军务。
赵光抃和范志完自然对卢象升的建议表达了感谢。赵光抃说道:“巨鹿伯。您的这些建议,对我们非常有帮助。”
范志完也附和道:“多谢巨鹿伯。”
卢象升没有再多说一句话,只是笑着说道:“能对你们有帮助,那是再好不过了。”
谈话己经谈完了。
赵光抃和范志完起身告辞了。
送走了他们二人。
卢象升返回了书房。陈赢陪在卢象升身边,说道:“大人。定期出去清理一下满清和蒙古,防止他们做大做强。他们有什么担心的。”
卢象升笑着说道:“打赢了,打输了。都有被朝廷收拾的危险。”
紧接着,就把原因详细说了一遍。
陈赢听了,说道:“怎么做,都不行。那只能是不做了。真想不明白,朝廷这帮人是怎么想的。”
卢象升说道:“在官场上待久了。想法就会发生变化。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陈赢问道:“大人。为什么您敢去做这些呢。朝廷那帮人恨死您了。也经常弹劾您,还找人暗杀您。您却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