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儒将卢象升召来,简单询问了一下户部接下来的打算。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 dakaita.com
言语中看似关心,实则也有警告之意。
卢象升虽然没有对他的想法了如指掌,但是也猜了一个八九不离十。
毕竟,周延儒的所作所为摆在那里了。
不过表面上,还是对周延儒表示感谢。
周延儒作为内阁首辅,每日事务繁忙。
卢象升见周延儒不说话,开始喝茶,就当即告退。
回到了户部。卢象升将宋之普叫来了。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彻查户部管辖的全国范围内的所有粮仓和库房。
宋之普倒是不反对,不过他最担心的就是人手问题。说道:“巨鹿侯。彻查没有问题。只是人手如何解决。如果让当地人员进行检查的话,下官担心他们敷衍了事。到时候,流于形式,效果甚微呀。”
卢象升说道:“你说的很对。我也想到了这一点。只是不用当地的人员,咱们一时半会儿也无法调集太多的人。我的想法是,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核查。从接到谕令开始算。这样可以减少人手。接下来,我会安排人去进行核查。这样的话,就能节省不少时间和人力。毕竟不是谁都敢胆大妄为。”
宋之普知道卢象升手中有一千标兵部队,还有一千家丁部队。这些人现在正在对京城及其周边的库房和粮仓进行核查。
如果对全国的库房和粮仓进行检查,这点人还真不够用。不过他也知道卢象升神通广大,而且做事都提前谋划,
他既然这么说了,自然有他的办法。当即说道:“需要从户部挑选哪些人。我就去安排。”
卢象升笑着说道:“如此甚好。眼下你还是抓紧把谕令发下去。让下边尽快开展核查。因为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宋之普当即下去办理此事。
卢象升原本有一万标兵部队。因为担任户部尚书,不能再拥有这么多的标兵部队了。
为此,他向皇帝请示后,朝廷最终为其保留了一千标兵部队。由曹变蛟率领。
至于其余九千人,卢象升将他们都划为家丁部队。身边只留了一千人。剩余八千人都安排到了几家公司里面。
如今,核查各地库房和粮仓,以及后期的核查黄册和鱼鳞图册,与实际是否相符,都需要大量的人员。
这些人都将是核查的主力。
不过全国有那么多的州县。这些人也是远远不够的。
卢象升又想到了军队。
自己这些年都是在军队中做事。尤其是近几年,在很多地方担任总督。
不仅整顿了当地的卫所,也与很多总兵、都指挥使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卢象升认为,如有必要。可以向这些人求援,调集军队进行核查。
当然了。都察院、锦衣卫等也会配合自己。
崇祯皇帝安排了此事。这些部门能否全力支持,还是个未知数。
表面支持,暗地里搞小动作,也不是不可能。
卢象升也不可能在全国那么多的核查中,找出来究竟是哪些动了手脚,哪些没有动手脚。
具体办事人员,卢象升也算是能够调集足够的人员。
不过身边缺少帮手。
曹变蛟、李定国、刘文秀、陈赢等人,虽然对自己的命令都能无条件、不折不扣地执行。
但是,两京十三省。他们几人明显应付不过来。
从户部现有人员抽调人手,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又势必会影响到日常工作。以及卢象升今年需要处理的其他工作。
蒋德璟、吴甡等内阁大臣说的没有错。自己应该慢慢来,慢慢改。
可是,时不我待。如果不能尽快扭转大明逐年增加亏空的局面。大明势必会出现大事情。
自己拿钱兜底,倒是小事。
因为负担加重,百姓闹事。
因为军饷、装备等拨付不及时,导致军队哗变。
因为俸禄不能及时发放,导致官吏怨声载道,使得他们将怨气撒在百姓身上。
这些都会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
从而会出现动荡局面。
再加上别有用心者趁机煽风点火、不断拱火,甚至激化矛盾,使事态不断恶化。
朝廷进行严查,最后把责任推到户部身上。自己这个户部尚书,可就危险了。
要知道,朝廷内外、大明内外,有多少人想让卢象升死。
卢象升当即决定,挑选几名帮手。
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在京营做事的李岩。